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

ID:30352887

大小:6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29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_第1页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_第2页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_第3页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_第4页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二00四年十二月目录前言1特点2适用范围3工艺原理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材料6施工机具7劳动力组织8安全措施9质量控制要求10效益分析11工程实例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前言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挤压,将这些粗颗粒料挤压入土中,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墩式置换的地基,这种强夯法与置换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即是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法是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新发

2、展,此方法的产生扩展了强夯技术的应用领域。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关键技术经过2004年12月山西省建设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1特点1.1强夯置换法适用范围广,可处理的地基土类型广泛。1.2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强夯置换法集垫层作用、混合土作用、透水桩排水作用、挤密作用、振密作用等诸多作用于一身,最后可形成单桩承载地基或桩土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和场地均匀性大大提高。1.3桩体材料可选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和建筑废料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形成的特大直径排水桩井,有利于桩间、桩下地基土的排水和加密。1.4强夯置换对周围建

3、(构)筑物的影响程度比普通强夯小,且施工文明。2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除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外,还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目前已用于各类堆场、公路、机场、房屋建筑、港口建(构)筑物,效果良好。3工艺原理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作用机理类似于强夯法,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对它的作用机理的认识正逐步明朗。它是用几吨或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这种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

4、冲击波(其中体积波起主导作用,包括纵波和横波)和动应力。从夯击点发出的纵波和横波向地基纵深方向传播,使地基土经历孔隙压缩、局部液化、可变渗透(动力排水)和时效触变恢复等几个阶段,使原地基土压缩,形成夯孔。再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振动,将这些粗颗粒料夯入夯坑内,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桩(墩)式置换的复合地基。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强夯置换的加固原理相当于强夯(加密)、碎石墩、特大直径排水井三者之和,对地基土有较好的加固效果。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工艺流

5、程试夯施工准备夯区整平,测夯前标高定位放线夯点用石灰点点出夯机就位夯击成孔达到规定坑深回填置换材料重复n次,达到规定的夯击次数、控制标准和置换深度平整场地满夯一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根据设计要求的夯击顺序完成全部夯点施工平整场地,测量夯后标高4.2操作要点4.2.1施工准备(1)开工前应首先对现场进行踏看调查,清除各类地上、地下障碍物。(2)熟悉图纸等技术文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交底。(3)施工前要求场地平整,符合施工要求。(4)施工机械、现场人员及材料齐备,具备开工条件。(5)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平面及高程控制桩,

6、桩附近应设立明显的标志加以保护,并设专人对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6)场地平整后,并在开工前,对场地标高进行复测。(7)设置安全警戒线,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4.2.2试夯(1)在施工前,应先对设计提出的强夯参数或其它替代方案进行试夯。根据设计单位初步确定的参数提出试验方案,在施工现场有代表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2)通过试夯,以验证本工艺加固处理的可行性,确定最佳夯击能、最佳夯击数、夯坑间距、间隔周期、地面变形量以及填料的最优级配要求

7、和填料量等参数,用于指导大面积的施工。(3)强夯置换夯点的夯击次数除应通过现场测试确定外,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置换体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且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3)填料后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4)由于强夯置换时有大量的填料填入地基中,施工场地不可避免要抬高,尤其是饱和粘性土地基。试夯时,应认真对置换前后的场地标高进行观测,详细记录观测值,得出合理的抬高或沉降数据,以便控制夯后标高。(5)经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施工。4.2.3测量及放线定位(1)根

8、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布设的坐标控制网,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放夯点位置,用明显的标志标出或用石灰点标出夯位中心点。(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夯锤偏离夯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度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