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

ID:30437686

大小:92.04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2-29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_第1页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_第2页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_第3页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_第4页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四境——从郭象删改《庄子》说起(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弁言:庄学奥义,沉埋千古郭象(252~312)及其无数追随者曲解妄注《庄子》,究竟是“论之不及”?还是“智之弗若”?主因是“论之不及”,即世界观迥异。晋人郭象与其两大护法唐人成玄英、陆德明,无不固持儒学“成心”且“师心”自用,因此即便在某些局部略窥庄学正解,也非得曲解妄注不可。若不曲解妄注,庄学义理就会沉重打击他们终生奉行的儒学价值

2、观及其生命实践。郭象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任职当权,熏灼内外”;“为人行薄”,剽窃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庄子》注文,如此“天之戮民”,怎么可能理解“古之博大真人”?成玄英尽管是“道教学者”,但被专制庙堂御用,被唐太宗李世民钦封为“西华法师”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陆德明也被李世民招为文学馆学士、国子博士。因此两者护孔拥儒、谄媚庙堂比郭象更甚。与其说他们是在研究庄子,不如说他们是齐心协力把轴心时代顶天立地的文化宗师庄子强行改造、轮番整容、竭力矮化成屈服于后轴心时代专制庙堂的儒生。其次

3、才是“智之弗若”,即才学识远逊于庄子。郭象、成玄英、陆德明及其追随者即便是儒学“大知”,也顶多是庄学“小知”,因而“小知不及大知”,“大知”不及“至知”。此后的治庄者也多为儒生。他们全盘继承以儒学成心曲解妄注的治庄传统,因此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陆德明《庄子释》成了庄学三大权威。无数学者研究过《庄子》。民国异人刘文典(1889~1958)先生发大愿,继绝学,欲做庄子功臣,费时十五年(1923~1938)撰成巨著《庄子补正》,将历代尤其是乾嘉以降文字讹误考订集大成于一书,可惜未及阐发义理即已殁世。不

4、过据其《自序》云:“积力既久,粗通大指。《庄子》者,吾先民教忠教孝之书也。”可见也颇具儒学成心,因此文字考订疏漏尚多。若不通义理,即便正确答案、错误答案一起摆在眼前,多半也会做错选择题。今之通行本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均未稍越郭象义理之樊篱。晚近以来,极少数治庄者不持儒学成心,无意谄媚庙堂,也不师心自用,乃至认同庄学世界观,然而面对积非成是的三大权威,积重难返的郭注、成疏、陆释,也顶多在训诂个别字词时予以局部驳诘,时至今日尚无一人全盘推翻郭注义理,还庄学义理本来面目。我读过的《庄子》注本或庄

5、学著作,讹误失考、字词失诂、句读妄断、义理妄解皆“满谷满坑”。今语译本则无一可读,常常字词注释基本无误,译文竟然完全不通。这种奇特现象的表层原因和学理原因,是治庄者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一、庄学公案:小大之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首篇《逍遥游》如此开头: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经我校订,与通行本小异。拙引皆然,不再另注。)插入若干“

6、卮言”(即“支离其言”)后,又述“蜩鸠”寓言:蜩与鸴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尽人皆知,“鲲鹏”象征“大知”,“蜩鸠”象征“小知”,有紧随其后的“小知不及大知”一节为证。然而奇怪的是,庄子在此节卮言后又重述了“大知(鲲鹏)”寓言: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溟也。(郭象本“终北之北”作“穷发之北”,详下。)随后又重述了

7、“小知(尺)”寓言:尺笑之曰:“彼且奚适耶?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耶?”至此庄子以卮言点题——“此小大之辨也。”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奉行极简主义写作原则、以《内七篇》寥寥万余字遍说天地万物的庄子,为何不避重复地两述大知、小知寓言?《庄子》传世至今,无人窥破用意何在,因而难明点题卮言“小大之辨”奥义。奥义藏于首述大知、小知寓言之后插入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节末句:“汤之问棘也是矣。”这句卮言堪称“内七篇”最难索解的一句原文。郭象注此句曰:“汤

8、之问棘,亦云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故庄子以所问为是也。”郭注像原文一样难以索解。郭象版《庄子》问世一千六百年内,公案毫无进展,因为未被视为公案。这句卮言尽管无人能解,然而治庄者要么视而不见,径直跳过;要么依附郭注,胡乱发挥。二、破案铁证,浮出水面一千六百年后,闻一多为解开公案提供了关键线索:此句与下文语意不属,当脱汤问棘事一段。唐僧神清《北山录》曰:“汤问革曰:‘上下四方有极乎?’革曰:‘无极之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