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ID:3053631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_第1页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_第2页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_第3页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摘要: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  关键词:阅读;语文;情感;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30-0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2、。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首先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让作品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4  一篇好的文章要打动读者,首先这篇作品的感情必须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语文课文也是这样,要想让学

3、生喜欢这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蕴涵的情感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刘勰曾说过“情者文之经”,也就是说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语言文字美仅是一个方面,究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文中渗透着作者浓烈的情感因素。俗话说“动之以情”,只因有“情”,才能“动”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1、创设情感氛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愉悦地状态下学习。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

4、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4  2、故事吸引,情境感染。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

5、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二、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  柳宗元在《黔之驴》中通过对愚蠢的驴的讽刺,其实是表达对不学无术的权势者的蔑视;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阐述的哲理,是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来的:作者为“楼”作“记”,把诗情画意凝聚于深刻的哲理之中,以小见大,把洞庭一湖扩展到天下国家,从狭隘感情提高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悯天下的济世情怀。作者在说理中,处处拨动人们的心弦,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作者的襟怀,像洞庭湖那样开阔明朗;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又像激的荡洞庭湖水那样给人们以思想启迪。

6、  1、出情入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

7、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2、读出情感信息。“三分诗,七分读”4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