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ID:3053674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_第1页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_第2页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_第3页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一、现状与认识  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的所有资源中,只有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最佳的开发与利用,其关键因素之一是管理没有到位或缺少具有本行特色的管理方法。教育科研的现状更加说明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从队伍构成的特殊性,认识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教育科研由于起步晚,加之受教育行政部门认识高低的制约,其队伍构成一般是有背景的人多,年龄以老中青养老型的人多,缺少科研能力凑数的人多,三多现象直接影响着科研事业的发展,急需通过科学管理来调整和提高,以调动和挖掘科研人员内在潜力。  2.从科研

2、工作的松散性,认识加强科学管理的必要性。科研所非同机关和学校,虽然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但搞研究和写作时间及大脑思维的连续性,又很难分出白天、夜晚和节假日,这种工作性质本身带来的管理模式,才能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科研秩序,保证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3.从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滞后性,认识科学管理的艰巨性。所谓科研体制改革的滞后性,是指目前我们国家对教育科研还没有出台像学校那样的“四制”和“四定”4等带有激励和风险的政策,加之科研部门本身又无学校那种升学率的压力,只能延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旧体制。这种体制本身决定

3、了科研部门必然会缺少活力,急需通过管理来激励、优化、增强其自身活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科教强国战略发展需要。  4.从教育科研的无竞争性,认识加强科学管理的自觉性。竞争是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教育领导的竞争一般由主体个体两部分构成。竞争的主体是指竞争的参与者,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竞争的客体是指参与竞争的各方所共同争夺的对象,要获取的共同目标物。主体与客体只有构成共同性、稀缺性和潜在性,才能形成竞争。然而,目前我国地方科研尚未构成主客体双方的态势,因为一个县(市、区)只有一个科研机构,横向无人与之比,纵向无

4、人参与争,无竞争必然会导致无激励、无活力、无动力。这就需要自觉地加强科学管理,尽快建立起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  5.从科研市场的无序性,认识科学管理的迫切性。目前全国科研市场杂乱无序,表现为谁都可以发证,谁都可以办班,谁都可以印书卖书:假成果、假论文证书随处可见,不仅损害了科研部门的整体形象,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科研兴教(校)战略的实施,急需通过科学管理来规范,才能使教育科研产生应有的科研兴校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议与思考  1.4运用制度管理,建立正常的科研秩序。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制度是一

5、种社会资源,科学有效的科研制度是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的无形资产,因为制度不是用货币通过流通领域或手段买来的,主要靠称职的领导在合理优化各种资源中配置而来的,它可以自然地生成,也可以继承、引进、杂交和创造。同时,制度资源也是可以再生的,即根据事业的发展及人员要素的变迁,策划生产出符合自己本行业又超越自身状态的新法则、规则、规范以及新的制度、观念、理论、体系等。这种不需物质成本的制度资源符合县(市、区)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所以,在推进和发展县(市、区)教育科研事业过程中,尤其注重制度资源的制度化配置,把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同制度资源的优化配

6、置作为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的三大条件之一。要建立健全所长岗位责任制、秘书长岗位责任制、业务学习制度、考勤考纪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论文证书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报刊编辑制度、稿酬奖励制度等,这样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科研工作秩序。但制度管理只是一种常规管理,各地各所情况不一,所以在内容上不能求同,只能求异,这样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运用能动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创新素质。能动管理(即开发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管理)是对制度管理的突破,对经验管理的超越。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长期存在唯上、唯书、唯我的保守型、总结型、经验型的传统模式和科研行为

7、,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建立相制约的强化机制,采取相应的提高方法,刺激其想创新、学创新、会创新。然而,能动管理只是一种手段或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才是目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大科研人员学习(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的力度,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素质,两者才能形成因果关系,从而产生共鸣与共效。  3.4运用指标管理,创造科研改革新体制。针对科研体制改革滞后的现象(即科研所只有用人权无优胜劣汰权),应在制度管理和能动管理基础上运用指标管理。因为科研指标是科研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是衡量科研事业发展快慢、评价科研人员能力大小

8、的客观尺度。没有科研指标,事业进步很容易被误以为是退步,事业退步又很容易被说成是事业进步。只有通过科研指标,才能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进步发展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衡量;同时科研指标对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各级政府)来说,是判断落实科研兴教发展战略的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