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

ID:3054807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_第1页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_第2页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_第3页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  “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是大量的计算”……很多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孩子都这么认为。是啊,数学教材总是静态、固化的呈现编者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思维状况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多媒体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小学数学的抽象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呢?

2、  一、创设现实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围绕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境。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4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

3、生展示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进的情景。在学生的阵阵笑声中,老师问:“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车轮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只要是圆形的车轮就一定能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  这样学生就会在生动的画面中明确车轮做成圆形是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其他形状都不具备这个特点。对圆的特征的理解自然就比较深刻了。  又如季国栋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一课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

4、6,出来的是16;输入的是13,出来的是23……  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a”出来“a+10”这一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出来的“a+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a+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a+10”又表示一种关系。  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品尝追求真知的乐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直观展示过程

5、,感悟知识生成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线型的,易于从直观、形象、感性的素材中获取知识。对于一些抽象的“数”与“型”则不易于接受。4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带的教具,说说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在学生提出可以从面、点、棱方面研究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面、棱、顶点及相应的数量,老师巡视指导。在汇报中发现,当他们拿起实物数的时候数着数着就乱了,结果既不清晰又很混乱,其他同学也听不懂,争论声很大。为了明辨是非,这时,老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并从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然后逐次闪烁不同的颜色,这样同学们就一目了

6、然了。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棱长特征的认识,又为关于棱长的计算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在后来遇到“用一根铁丝可以做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做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正方体的棱长最长是多少?”时,有的同学想到了(8+4+6)÷3的方法。  再如教学“圆柱体积”时,直接使用教具或剪拼图形,有时难以细分,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视觉上无法接受“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以至于就把它看成长方体”这样抽象高深的极限思想。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先分成较少的份数,再分成较多的份数,让学生逐步比较,感受其变化过

7、程,则从视觉上和理论上都能接受,从而突破思维障碍,进而接受知识。  三、结合生活练习,体会数学魅力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依据“做中学”4的理论,教师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静态的、前人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形成过程。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应根据教学材料特点,适时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  例如,张齐华老师在上《认识分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8、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