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

ID:3054901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1页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2页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3页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4页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  摘要: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道德教育的改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不但要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而且要通过中西道德教育的比较,吸收、借鉴经验教训,以便完善我国的道德教育模式,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育模式比较启示  在我国,道德教育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国家都把德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中外学校道德教育作比较,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加以运用,提高我国道德教育水平。  一、现状  1.目标定位。中外道德教育目标具有如下共同

2、特点:(1)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重视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阶段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建立的,主要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行,提倡以国家、人民和集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特色,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5  2.教育内容。虽然中外道德教育在内容上都包括爱国主义、为社会服务及社会公德教育,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同传统道德教育单纯讲授古训相比,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的内

3、容层面不断扩大,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不仅注重共同的价值观教育,而且根据学生的实际,讲授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不仅进行有关伦理道德原则、规范的教育,而且把道德教育推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宗教教育、伦理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且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  3.教育方法。中外道德教育在具体方法上,依据各自实际国情有所不同。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方法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传统的“理论教育”法,即把一些典型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灌输给学生,通过训练、榜

4、样、奖惩等方式强化灌输效果;二是现代的“自我教育”法,即主张摒弃灌输,重在发展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能力,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三是“新道德教育”法。这种方法综合了前两种方法的长处,既注意通过一定的道德课程向学生灌输道德规则,使之逐渐形成相应的道德认知,又广泛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增强辨析能力,发展自主意识。强调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发展是当代西方国家学校道德教育的中心之一。  我国道德教育方法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人伦道德”。儒家在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论述中提出的“启发教学”、“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都

5、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国道德教育影响深远。但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研究仍不尽如人意,这与对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重视不足有关。5  二、内容比较  1.指导性内容,也就是政治教育,为整个德育体系的核心部分,指导性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党中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长期贯彻的方针政策,无论处于任何时期都不会发生改变。国家需要无论任何时候都能维护国家利益的好公民,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道德教育都毫不例外地强调国家利益,并依据这一需要选择德育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和国家利益至

6、上的教育。爱国主义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产生巨大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的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因此,国家把爱国主义教育列为学校道德教育之首,明确要求德育必须培养忠诚本国的公民。国家需要能够维护和实现其政治目标的好公民,自觉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2.规范性内容,是在个人道德建设中的引导性界定手段。规范性内容包括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在中国,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变得模糊,拜金主义思想泛滥成为大学校园里日趋尖锐的问题之一。在西方,市场经济是历史悠久的社会形态,所以在道德教育上更加注重的是法

7、制对市场经济的维持,而不是市场经济对道德标准的冲击。5  3.认知性内容,是开放式个人道德形成的引导性参考。认知性内容包括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审美观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宗教教育等。在中国现行的德育内容编排上,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地被纳入政治教育的范畴,一直备受推崇的大公无私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不再被认为与当代价值观相适应。不难发现,现行的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追求的境界,而不是在教育中引导。西方各国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目标的改变而提出的,一些国家甚至以宗教教育代替了道德教育,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他们坚持这种形式化的伦理道德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