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ID:3056988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美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324-01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文章都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在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

2、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一、传统美德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点5  语文教材是民族文化的凝聚点,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的丰富内涵。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是非曲直与美丑善恶,并依此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就必须在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挖掘

3、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且融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必然的,“传统美德”教育应视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几乎大多数的课本都蕴含着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具可行性。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体现崇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美德的课文随处可见。有的教人尊老爱幼,严已宽人:有的教人立志报国,振兴中华;有的教人勤学苦读,立志成才;有的教人勤俭节俭,天下为公:有的教人爱国爱民,团结互助;有的教人诚实守信,学会做人。其内容之丰富,意义之

4、深远,足以体现语文教材所具有的“传美”魅力。可见,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水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语文课讲成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好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5  现今的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诗章,它蕴含

5、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美德,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现代语文教师,让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思想单纯,性格活泼,思维敏捷,记忆力、领悟力、好奇心都很强,喜欢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在轻松愉悦中感悟某种东西,接受某种思想。中学语文教材的确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落实好语文教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需要语文教师花时间.用大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最基本的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道德

6、成分,把握其中的传统美德;二是要求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道德要求,找到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传统美德的契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传统美德教育。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有相关的德育目标:或是要求具有有关德育方面的有关知识,或是要求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是要求具有某种意志和精神,或是要求具备某种德育方面的能力,这就使教师能从主观上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实施德育;也使学生能从主观上自觉地发挥主体作用,达到德育目标。  实施德育重要的是切忌板着面孔生硬

7、说教: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需要,使其心悦诚服,让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火花,让教材中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的统一。  (二)在诵读训练中感受传统美德教育。5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学

8、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之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到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炼,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可以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身上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朗读上有更深的体会。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教育对语文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