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

ID:30570597

大小:11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_第1页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_第2页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_第3页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_第4页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意义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助几何直观凸显意义建构  “点阵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数学广角”例3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例1、例2植树问题之后。点阵问题的本质是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也就是栽树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的思想渗透。但在教学实践中,从植树问题入手,容易把问题复杂化,而且教材也没有给出唯一的解答方案,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法。  那么,点阵问题的教学应凸显怎样的数学思想?这些基本思想的建构又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教学支撑?显然光从问题的解答入手,几个算式很难让大部分学生感受其蕴含的数学思想,于是,笔者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与策略入手,通过几

2、何直观来实现基本数学方法的意义建构,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联系生活,形成数学问题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去年我们宁波市实验小学举行了九十周年校庆活动,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这场隆重的校园嘉年华。在排练时,小演员们排成了各种队形(课件出示各种学生队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用点子图表示。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并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提出了“每边有7人,排成各种队形分别需要多少人”的数学问题。于是我们从最简单的三边形入手进行研究。7  (设计意图:数学问

3、题的教学应经历一个问题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点阵问题的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实现了“从头到尾”的问题思考过程。并从简单的三边形入手进行研究,从易到难,且有利于突出解决点阵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图式结合,探究解决方法  【教学片段二】  师: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然后借助图在上面圈一圈,再根据圈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向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对于点阵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所接触,因此让学生自己试着圈一圈,并根据圈的方法列出算式,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外显,体现图式结合

4、的思想。)  1.在黑板上呈现生1的作品。  师:哪些同学和他圈得一样?  师:根据这样的圈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我的算式是7×3-3。  师:为什么要减去3?  生:因为这个三角形有3个顶点,每个顶点都计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一次的3个顶点。  师:请你在图上指出重复的3个顶点。  教师便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上3个顶点的位置变成另外的颜色,并指着黑板的图小结:每边7人,这是1个7、2个7、3个7。3个顶点上的3个人重复计算,所以要减3。7  2.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他圈的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他把6个人圈成

5、一组,一共圈成3组。  师:这样圈有什么好处?  生:我觉得他这样圈的好处是不用把重复的顶点减掉,很简便。  师:根据这样的圈法,算式又是怎样的呢?  生:(7-1)×3。  师:顶点上的这个人,既属于这条边也属于那条边,我们让他只算在一条边上,这样就避免了重复计算。你们都明白了吗?那就让我们都闭起眼睛,想一想这种方法的图式,再想一想算式。  3.教师展示了另一位学生的图,问:你觉得他跟前面两位同学想得一样吗?  生:我把5个人看成一组,这样圈成三组,还有3个顶点没有计算过所以还要再加3。  师: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先把顶点

6、上的3颗不看,算(7-2)×3,再加3。  (设计意图: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没有联系植树问题的间隔数、棵数等术语,而是始终围绕了“你是怎样圈的”“根据这样圈算式该怎样列”这两个中心问题而展开,这样就有机地把学生的思维与外部的图式结合起来,促进方法的意义建构。)7  师:同学们排成三边形队伍,每边7人,一共需要18人。刚才通过圈一圈、算一算的方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观察几种方法,你觉得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我觉得三角形的关键是三个重复的点。  师:第一种方法把重复计数的部分减去,而其他两种都是先避免了重复计数

7、的情况,然后再进行计算。所以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哪些是会重复计数的,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适当的提炼和总结,让学生对刚刚获得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结合图式梳理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横向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教学片段三】  1.自主探索解决四边形、五边形队形问题。  师:那排成四边形和五边形,每边7人,分别需要多少人?你会解决吗?请你选择一种队形画一画、想一想,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呈现的作业提问:所画的图和算式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为什么要减4

8、(或5)?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2.合作探究,引导、发现、建模。  观察下图: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四边形、五边形队伍的问题,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我们需要对填好的表格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同桌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四边形的第四种方法只适合用于偶数边的队形,不适用于三边形和五边形。  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