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

ID:30570870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_第1页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_第2页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_第3页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_第4页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问题增效“点”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大量实践证明:阅读教学需围绕能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展开交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能让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下面,对阅读教学的增效点做一案例探究。  效果点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所产生的好的结果,此特指阅读教学“问题”的针对性强,避免“浅”与“飘”。阅读教学所提“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以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学习课文的“突破点”等,问题要对读懂文本、达成学习目标有用,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则更佳。  【案例】《生命,生命》教学片段  师:我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思考:文章选用了三个事例引发了对生命怎样的思考?选用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妙处?  (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后交流讨论。)  生1:第一件事是:我在灯下写稿,捉住一只飞蛾,飞蛾竭力挣扎……  师:语言要简洁,扣住“生命”,用“谁十怎么样”的句式。  生2:飞蛾在我手中竭力挣扎,求生欲望之强令人感动。  (师认可并板书:“飞蛾:求生之欲望”)  生3:……6  生5:第二件事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墙角顽强地长出一截瓜苗。  (师认可并板书:“香瓜子:

3、生命之顽强”)  生6: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来说明生命力之强大,侧重于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生7:第三件事是:我静听自己的心跳,为自己的生命所震撼。  (师板书:“心跳:生命之可贵”)  生8:“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侧重于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生9:……  生10:我发现这三个事例的选材角度好,好在从动物、植物、人这三个角度选材。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作文选材的时候,最好要多角度选取,如果两三个事例全是一个角度,那

4、就太单一了。  案例中教师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个紧扣文章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效用点  效用指效力和作用,此特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与运用的梳理与整合,避免“问题”的“多”或“散”。课堂上,学生质疑探究所提的问题肯定会很多,老师应该运用教学智慧,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迅速梳理与整合;同时,教师预设的问题一般来说肯定不只一个。师生“问题”的设计与整合运用都要考虑文路、编路、教路、学路的“四路”6统一,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有序学习,让“问题”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  【案例】著名特级教师

5、钱梦龙在执教《故乡》(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时,先让学生书面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同学就提了二十多个问题,用钱老师的话说是问题提得“又多又好”。对学生提的“又多又好”的问题,钱老师将其分成了七类,并一一进行讨论解决:一是一般疑问,诸如“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为什么用一‘横’字”等;二是讨论回乡途中的“我”,如“为什么说‘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等;三是讨论闰土,如“闰土和‘我’小时候那么好,现在为什么要叫‘我’‘老爷’,而且还叫水生磕头呢?”等;四是讨论杨二嫂,如“杨二嫂说话为什么这样刻薄?”之类;五是讨论

6、宏儿和水生,如“为什么要写宏儿和水生呢”等问题;六是讨论离乡途中的“我”,如“为什么想到希望,又害怕起来了呢?”之类;七是讨论写景,如“文章末了,为什么要重复前面的一段写景?”等问题。  钱老师这样的分类紧紧抓住了小说教学的重点即人物形象分析,整个教学也是围绕这个重心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铺陈开来。(课堂实录见《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效能点  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此特指要将阅读教学中已有问题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堂阅读课而言,有了能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还要用足“问题”,把

7、“问题”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问题”的解决要始终扣住文本,在语言的揣摩品味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既有教师的引导,又有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用足“问题”6内涵资源,让学生达到应有的认识高度或感动层次。  【案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片段  (教师板书课题,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白处,板书“的说和做”。)  师:老师漏掉了什么?  生1:“先生”二字。  (教师补充板书。)  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8、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  师: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2:藏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  师:那么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一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