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

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

ID:3060116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课堂,希望灵活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如果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

2、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  一、营造积极的师生互动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要较好地实现情感互动,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激活,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反之,如果师生不能产生情

3、感互动,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4因此教师必须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尤其要注意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始终做到“眼中有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例如,“你说的方法很好,请讲慢一点,让大家学学好吗?”这样的话语使学生与教师的心拉近了.“老师,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我还是觉得我有道

4、理!”这样的积极互动,势必能完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动力.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演示给大家看,然后教师把它们画在黑板上,看谁能够把圆与圆的所有位置关系全演示出来.通过演示(不一定全面),学生对圆与圆位置关系就有了直观上的

5、认识,我们可以问问学生“你看到了这两个圆有哪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呢?”“相交、相切、相离……”,“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没有交点……”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为实现知识点系统化打下了基础.我们还可以追问:能否模仿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或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说说呢?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疑是加深了对圆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4  三、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

6、究的欲望.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时,叫同学们用自备的火柴搭建三角形.问:搭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搭2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3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0个这样的三角形呢?你是怎么想到的?如果用x表示所搭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表示x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

7、根火柴的?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火柴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问题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

8、生互动的成分,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三角形”时,要求每名学生拿出1cm、2cm、3cm、4cm长的四根牙签,从中拿出任意的三根,教师问:“4你能用任意的三根在平面内把它们首尾相接地摆成一个三角形吗?”结果,学生发现是不能的,教师就顺势引导:“那究竟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组成三角形呢?”接着通过师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