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ID:3060757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_第1页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_第2页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_第3页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_第4页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目前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思想复杂多变,简单单调的说教很难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笔者摸索出一套创境、激情、导行的工作思路。  一、创设德育情境,为德育工作赢造良好的氛围,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列宁说:“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的迸发,又总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喜怒、好恶、爱憎等情感,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相反,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境,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外界事物反映的冷漠。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境生情,为德

2、育工作打开了缺口。  二、以境生情、以情激情、以理陶情,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唤起学生的责任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情感是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一种内部力量。高尚的道德情感,可以使人洁身自好、悔过自新、保持善行、陶冶情操。道德情感的激发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境生情5  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迸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2.以情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3、“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身教胜于言教,正己方能正人。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当首先进入“角色”: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在颂扬良好道德时能唤起学生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善恶之情的人,更是一个能与学生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的人。以爱动其心,以情交情、以感交感、情感交融,本身就孕藏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3.以理陶情  对学生以爱心出发、真心相待、诚心付出、耐心引导,通过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向学生讲解有关的

4、道德规范及其意义,使他们懂得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祖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道德评价,以鲜明的态度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激发道德情感的三种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实践中要注重相互穿插运用。  三、导之以行,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催化剂”,在“知”到“行”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在激情的基础上,具体引导如下:5  1.导之以行要尊重学生主体能动性  现代青少年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人的信念的确立,凭借

5、武力或强制手段是难以达到目的的。事实上,家庭、学校、社会都无法把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灌输给青少年。任何道德观的形成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的发展,而且,有主体的参与但不是发自内心的参与,也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比如,我们安排班干部组织一次活动,如果在活动之前教师对人员分工、活动步骤、方法、时间安排等等事无巨细、分工到位,不给班干部一点发挥才能的余地,那么他只会照老师要求的去做,不必承担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的只能是对外部(周围人和事)负责而惟独不对自己(内心)负责的表里不一的人。可见,强制和封闭充其量只能迫使学生说什么,不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无

6、法迫使他想什么,不想什么。  2.导之以行要注重心理匹配效应  青少年发展要经历好几个阶段5,每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各自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又有个性差异。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研究掌握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工作。比如青春期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是个体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发生急剧变化而导致的。早恋是处在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一种纯真、美好、健康的情感反映,但它却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它违反了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追求。所以,教师如果无视这一事实或粗暴地企图阻止,就可能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不良后果。教师应采取民主、开放

7、式的管理方式,对青少年性成熟进行导航,进行性行为和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使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校内、校外各种活动中获得思想品德方面有序的发展。  3.导之以行要注重参加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和道德活动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活动是外界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思想品德的基础。  ⑴引领学生学习学校、班级制度纪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如有违规的学生在班会时让他到前边找出心得体会并作好违规记录。这样既能作为学期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