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ID:3060807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_第1页
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_第2页
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_第3页
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摘要】“养成良好习惯”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在科学课上,我们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观察、实验和思维习惯,才能保证探究的高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培养实验习惯  一、培养学生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案  比如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这节课是学生刚刚开始制定完整的实验方案,那我们就要在制定方案时多用一些时间,启发学生制定其中一种方法的实验方案,再放手让学生根据第一个实验方案,制定另外两种方法

2、的实验方案。我是这样来引导他们制定方案的:我拿出一块方糖,问:“把它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溶解  师:是的(板书:溶解)  师:(实物投影:方糖放入水中):可是溶解的太慢了,怎么加快它的溶解?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溶解的快与慢。4  我们先来看一些现象,人们在洗衣服时,先加入热水,倒入洗衣粉,再用手轻轻搅拌,为什么?药品都制成粉末状。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搅拌用热水碾碎等)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但这些方法是不是都能加快溶解呢?比如怎样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用红粉笔在搅拌下画一条横线)我们先各

3、自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教师相应出示剪贴画。)  生:方糖大小要差不多。  生:水要放的一样多,温度也要一样。(最好都是冷水)  生:杯子的大小要一样。  生:放入水中的时间要一样。  教师注意追问:为什么必须一样?  师: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这些条件都必须相同,我们就把它们看成这个实验中的相同条件。(板书:相同条件)那什么是不同条件呢?生答: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还能有别的不同条件吗?为什么?假如有了两个不同的条件,最后实验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能肯定是谁影响了实验效果吗?所以这个条件,也只能有这一个条件是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板书:不同条件)同学们,其

4、实在我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板书:对比实验)4  学生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有了前面一个实验,那么用热水和碾碎这两种方法学生就可以自己设计方案和验证了。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待制定完方案后,学生实验能快速完成,现象明显,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小学四年级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制定完备的实验方案的能力,再经过五年级六年级的不断巩固加深,相信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制定实验方案了。  二、细心实验,获得准确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运动和力》、《时间的测量》和六年级《形状与结构》等章节,有很多收集实验数据的实验,只

5、有收集到准确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在上《抵抗弯曲》这课时,学生在研究横梁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之前,我先让学生讨论和明确实验中需要的材料及注意事项。在实验中,为了实验效果明显,我们需要宽度成倍增加的横梁,横梁其它的厚度、材料、长度等因素都保持不变。对于重物有什么要求,通过讨论,得出重物大小要一样,都要放在横梁中间,一个一个轻轻的放。有了横梁和重物,还要两个一模一样的柱子,才能实验。最后当横梁碰到底时,横梁能承受重物的个数我们也作了规定,为了实验公平,我们规定当横梁碰到底,重物的个数,最后一个不算,作为标准。制定了这样的实验方案,取得的数据就更严谨些。虽然这种现

6、象看起来是小事,但学生的习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这种习惯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上不断培养和强化,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组织学生全体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4  例如,还是我在上《抵抗弯曲》这课时,我把每组学生增加横梁厚度,它的抗弯曲能力情况的数据汇总到了一张表格上,学生通过观察数据,一起得出,增加横梁厚度抗弯曲能力增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和你们的猜测一样吗?差距大吗?差距大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说出了增加横梁厚度,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强的结论来。然后我再把增加宽度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通过一比较,学生发现增加横梁厚度比增加宽度它的抗弯

7、曲能力要更强,更有效。这里的几个结论是大多数学生得出的,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可。实验结论有时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只有多数学生参与讨论得出来,才能内化学生的知识,否则与灌输教学没有区别。很多科学课这一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是一带而过,成了少数学生的重头戏,没有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当学生离开小学,都养成了哪些探究的好习惯,往往比他学会了哪些知识更重要,这些好习惯可以帮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