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

ID:3061111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  摘要:"教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要提供与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相关的及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为理解主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经验,帮助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82-01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

2、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从上述理论来看,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注意:  1.创设质疑情境,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思维5  教学中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质疑、主动探索,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

3、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习惯方法,然后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这种质疑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

4、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验证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创新的乐趣。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在讲课时要处处设疑,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要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2.以动手为基础,让学生发展概念5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体探索、

5、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有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因此,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知识的奥秘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例如,在教学《圆周长》这一课时,教师预先让学生各自准备好直尺、卷尺、绳、圆形纸片(易折叠)、硬币(易滚动),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去测量各种圆的周长,学生用绳子去量剪好的圆片和硬币,有的同学用在直尺上滚动的办法测量周长,也有的同学用卷尺量,还有的同学用折叠法量,都量出了圆形纸片、硬币的周

6、长。但学生发现画在纸上和黑板上的圆不能用滚动法去测量,但可以用卷尺或绳子绕一圈的方法测量。老师提出:如果要求一个圆形操场的周长怎么办?学生显然发现,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用绳子、卷尺绕一圈的方法显然太麻烦,虽然实验简单,但学生却在操作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此时老师点拨,启发学生再通过操作测量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

7、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只要我们留意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比如:各种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家里的许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课桌,板凳为什么做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呢?在实践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再进行实当的加工编制,创造出学生想看愿闻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5  4.创设游戏情境。

8、让学生快乐生活  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整天让他们趴在练习题中。他们不但不感兴趣,而且还会扭曲对数学的认识。他们或许会认为数学就是计算,就是做题而已,更谈不上体味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