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

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

ID:30622401

大小:1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1

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_第1页
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_第2页
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分析  中草药通常被认为毒副作用较少,服用安全,可以长时间服用。但是随着中草药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上对药物致肾损害的研究的深入,某些中草药及中成药对肾脏的损害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1]。国外甚至有学者提出了中草药肾病这一概念[2]。但国内文献对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文献多限于个案报道。为总结分析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与预防措施,笔者对我院2年半以来的CH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报

2、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XX年1月~XX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因服用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65例,年龄5~82岁,平均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肾病及其他因素所致肾功能损害。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研究方法。对既往文献报道的可致肾功能损害的中草药及中成药进行分类总结。其中草药类主要包括:

3、雷公藤、草乌、威灵仙、广防己、天仙藤等;动物及昆虫类包括鱼胆、蜈蚣,斑蝥、蜂毒、水蛭、麝香等;矿物质类主要有雄黄、砒霜、朱砂、胆矾等;另外还有部分中成药如三黄片、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片、养联盟血清脑颗粒、冠心苏合丸等[3],详见表1。  结合以上可致肾功能损害的中药品目,对上述126例因服用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服用中草药的种类、剂量和服药时间进行总结记录。  2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126例服用中草药所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误食或服用民间偏方者68例、用药过量者24例和慢性蓄积中毒者17例是引发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占前三位的主要致病因素。其

4、余常见原因还包括药物炮制或储存不当、过敏体质、及药物受到污染等其他因素。详见表2。  3讨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对上述126例服用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后显示,误食有毒中药或自行尝试民间偏方是排在第一位的致病因素。中药同名异物,或药物不同但外形相似的情况多见,使一些患者误食有毒草药。同时,对中药的毒性缺乏了解,轻易尝食民间偏

5、方引发中毒的情况不少,如临床因服食鱼胆中毒的病例屡有发生。  其次,用药过量也是常见的病因。如木通的安全用量为6g~g,益母草安全用量为15g~30g。而临床所见木通、益母草导致肾损害的病例用量多在60g~120g,且多次反复使用[4]。  此外,一些中草药虽单次用量并不大,但长期服用亦可引发蓄积中毒,是导致中药性肾损害的常见原因。如含重金属矿物成分的中药在体内的代谢极为缓慢,如果若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可因蓄积导致肾损害[5]。  而对于草乌、巴豆等中药,由于生药毒性较大,必须经过正确的炮制方可服用,否则在常用剂量下亦可导致严重中毒。此外中药材如果储存不当,极易霉变或变

6、质,服用这样的药物也可产生肾损害等病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通患者对中草药副作用认识上的误区是引发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据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规范中草药的临床使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