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

ID:306394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21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_第1页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_第2页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_第3页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儿童精神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精神病儿童,将该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14例,使用氯氮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阿立哌唑对儿童精神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并仅有很小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关键词】

2、阿立哌唑;儿童精神病;疗效观察 28例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病的疗效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儿童精神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精神病儿童,将该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14例,使用氯氮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阿立哌唑对儿童精神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并仅有很小的不良反应,值得

3、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关键词】阿立哌唑;儿童精神病;疗效观察 儿童精神病指的是儿童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或病态心理状态,思维、知觉和情感出现障碍,不适当的行为表现以及与人的关系不正常等是其主要表现。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患精神病并不多见,一般为十万分之六,且2~11岁多为该病发病期[1]。本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儿童精神病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8例精神病儿童,并随机将该28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患儿,使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14例患儿,使用氯氮平治疗。

4、所有患儿均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儿童精神病的诊断标准[2]相符合。观察组14例患儿中有4例男患儿、10例女患儿,年龄为7~16岁,平均年龄为12岁,病程时间为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4年。对照组14例患儿中有6例男患儿、8例女患儿,年龄为8~15岁,平均年龄为13岁,病程时间为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1年。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1.2治疗方法停服一切相关药物1周然后在实施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儿2.5mg/d的阿立哌唑口服,而后将量逐渐加至10mg/d;给予对照组患儿25mg/d的氯氮平口服,而后将量逐渐加至10

5、0~150mg/d。两组患儿均经过8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儿在服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1.3疗效评价标准按照panss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儿进行测定,显效:患儿在经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60%;有效:panss评分降低<60%并且≥40%;无效:panss评分降低<40%。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1.4统计学处理对本组资料中的数据使用卡方进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是以p<0.05为标准。2结果2.1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通过表1可发现,在观察组14例患儿中有8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86%;而在对照组的1

6、4例患儿中有5例显效,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8.57%。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2不良反应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有l例发生呕吐、头痛,1例患儿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痛,1例患儿出现心动过速,1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讨论社会心理因素、理化生物性因素、遗传因素等都是导致儿童发生精神病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患儿的家族患病情况、双生子和寄养子,特别是在分子遗传学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癫痫与某些类型的精神发育迟滞以及躁狂抑郁

7、性精神病的证实,这些都表明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全身性的特别是对神经中枢系统造成累及的外伤、癌瘤、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缺氧、营养缺乏等,以及放射线损伤、高温中暑均可对人脑的正常结构与机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发生。因此,巨大的外界刺激以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能导致儿童心理与生理上因此发生应激反应,从而最终导致其发生精神障碍。社会心理因素具有跟生物性因素一样的特性,都能够对患儿机体代谢水平造成改变,从而改变患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