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

ID:30653679

大小:17.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_第2页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_第3页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5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出现的时间、程度及与疗程的关系。方法对154例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4周内,表现在胃肠道症状及ALT升高,经保肝及对症治疗周内肝功多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肝功均可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抗结

2、核药;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线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其发生率高达10%~20%,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8%~13%[1]。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核病人的规律化疗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XX~XX年收治的154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

3、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均为XX~XX年住院患者,男性,96例,女性58例,年龄17~73岁,60岁19例(占%)。入院时有乙、丙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19例。全组化疗前肝功能均正常,可排除肝炎活动或其他药物性肝损害。化疗开始后每2~4周复查肝功能1次。肺结核诊断按1978年柳州会议标准,Ⅱ型2例、Ⅲ型121例、Ⅳ型14例、Ⅴ型17例。  1.治疗方案154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推行的短程化疗方

4、案标准用药[2]。采用四药联用,用药剂量:;异烟肼(H)qd;利福平(R)qd;乙胺丁醇(E)  qd;吡嗪酰胺(Z)Tid。两周复查一次肝功,对肝功异常的根据ALT升高的情况,采取家用保肝药、调整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    结果    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情况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乏力96例(%);②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μmol/L)42例(%);③无症状52例(%);④ALT升高(41~80u)40例(26%);⑤ALT、升高(81U~200U)91例(59%);⑥ALT、

5、TBIl同时升高40例(26%);⑦ALT、AST同时增高31例(%)。  2.与疗程关系治疗二周发生物性肝损害者31例(%);治疗1个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者111例(  %),治疗1~2个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者34例(%),治疗>2个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9例(%)。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6、  2.治疗与转归对ALT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与药物代谢产物有关。代谢产物可直接损害肝细胞或通过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损害肝细胞。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通过对肝脏的直接毒性或进肝后的代谢产物有毒而发生损害作用。药物的毒性也取决于其固有的毒性和个体易感性,特异体质的损害可以是免疫反应的高敏性或高代谢性,这类损伤的潜伏期可以从几周到12个月[3]。本文中抗结核治疗个月发病者占%。  异烟肼可在体内转化成有毒代谢产物,生成自由基、亲电子基,异烟肼在肝内经乙酰化合分解为异菸酸和乙酰

7、肼。乙酰肼与肝细胞膜关键分子共价结合,破坏其功能而产生坏死。人体对异烟肼的代谢分快灭活及慢灭活二类,快灭活者产生乙酰肼多,易引起肝损害,慢灭活者产生乙酰肼少,很少发生肝损害。利福平能诱导肝药酶,抑制酶的活性,降低药物活性,使药物代谢迟缓,致肝细胞内质网增生,对肝脏的毒性增加。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

8、有创新性的成果  本组资料显示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出现时间多集中在2月内(),与有关资料记载相一致[4],经过应用保肝药物及调整治疗方案,皆于1个月内肝功恢复正常。因此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改变情况及肝功化验结果,对有消化系统不适及ALT增高的病人及时应用保肝药及调整抗结核药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以保证抗结核药物的正常使用,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Eimmermanimd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