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

ID:30655290

大小:18.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2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_第1页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_第2页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_第3页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_第4页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改良植骨预防治疗骨不愈合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植骨(骨折处髓内外移植骨,移植骨膜)预防治疗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将改良植骨67例与同类骨折常规植骨82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个月后,骨折线消失,除1例肝功能不全,3例糖尿病患者骨不愈合外,其余均达到提前或预防骨不愈合的目的。结论改良植骨(髓内外植骨及植骨膜)有明显预防骨不愈合的疗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可广泛应用。[关键词]骨,髓内外植骨;植骨膜;骨不愈合;延迟愈合

2、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骨折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治疗和预防的方法除了完善手术固定技术外,多采用植骨术,笔者用髂骨,髓内外植骨,植骨膜这一改良植骨方法,预防和治疗骨不愈合、延迟愈合67例,与传统植骨方法进行对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将有风险骨折的患者采用两种植骨方法用来观察预防和治疗骨不愈合

3、的疗效,全组149例,男96例,女53例,年龄14~69岁,平均岁。其中胫骨63例,肱骨28例,股骨58例;横断斜形较规则骨折53例,粉碎性骨折97例,开放性骨折36例均延期至2周创口愈合,术前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者7例,并有21例已经手术而仍骨不愈合,根据骨折风险平均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植骨来预防骨不愈合,改良法与常规法前提是可靠内固定。见表1。手术方法笔者行改良植骨67例,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有骨不愈合风险的骨折中,尤其是陈旧性骨折和骨不愈合的骨折采取同体髂骨髓内外移植改良术,取得良好疗效,其中包括股骨4例,胫骨7例骨不愈合者。具体操作技术:切开显露骨折端,常规取髂骨并刮出髂骨

4、内松质骨植入骨折处髓腔内,髓内松质骨植入前勿冲洗,因为含有大量骨祖原始细胞及骨形态生成蛋白,再将骨折处可靠内固定,另将植骨块与骨膜剪成条状,不要将髂骨骨膜剔除,因为骨膜也有成骨作用,松质向内,皮质骨骨膜向外环形包绕于骨折端,并用可吸收线环扎固定后缝合骨膜。骨不愈合者清除骨折处坏死骨痂及硬化骨,开通髓腔、髓内植松质骨,完善固定,用髂骨修复骨缺损处,也可根据死骨多少再加开槽植骨,或开孔植骨。结果治疗结果跟踪检查术后4~5周拍片,骨折处不同程度骨痂生成,术后9~12周骨痂大量包绕骨折处,髓腔通畅,骨折线模糊,负重训练1个月后,骨折线消失,除了1例肝功能不全,3例糖尿病患者骨不愈合

5、外,其余均达到提前或预防骨不愈合的目的。随访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对两组手术跟踪回访,资料进行χ2检验法统计对比,改良植骨较常规植骨可良好地预防骨不愈合,见表2。表1149例患者一般资料表2术后跟踪回访资料分析注:经χ2检验骨不愈合、延迟愈合,χ2=,P<讨论理论基础:骨不愈合是指骨折在预期内,骨折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延迟愈合指4个月未能达到骨性连接,这

6、统称为骨折风险[1]。骨折风险统计:胫骨45%不愈合率,股骨为16%,肱骨为9%这可反映出管状骨骨折风险普遍偏高,综合骨折风险因素有:感染;治疗不当;血运障碍;生物学因素[2]。努力消除前三个因素外,术中植骨是影响生物学因素的可靠方法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因为骨折修复过程包含:骨折部位骨祖细胞筹集;调控诱骨;骨传导这三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缺陷,就有可能

7、出现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3]。骨折不愈合的骨折两端,除上面提到的血供和骨折端的稳定及激发成骨的能力外,也需要材料来架桥,通常是采用植骨和植入其他诱导成骨的物质,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面。植骨建桥的材料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各具有优缺点,通常自体骨植骨效果可靠,与受骨融合速度快,常被用作衡量其他骨移植效果的标准。在自体骨移植中,皮质骨的成活要比松质骨迟得多。在人体中植骨后骨愈合的过程为“爬行替代”现象,并认为移植骨与受骨的融合完全取决于移植骨的血管再生情况。移植骨上的细胞是否成活,决定于它是否能直接吸收到它所需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