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

ID:30666688

大小:48.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2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_第1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_第2页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意见一、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概况(一)白背飞虱1.灯下诱虫情况:淦西灯下5月28日始见,比去年早19天,6/23-24、6/30-7/5出现第二个明显迁入峰,虫峰量分别为11头和24头。至7月16日止,灯下累计诱虫57头,是XX年来迁入量较少的年份。2.田间虫量: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15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总飞虱1188.5头,幅度380~2030,达标田块率占93.3%。其中,百穴白背飞虱1091头,幅度365~1935;百穴灰飞虱21头,幅度0~100;调查20块单季晚稻,平均百穴总

2、飞虱454头,幅度55~1490,达标田块率占40%。其中,百穴白背飞虱440.3头,幅度50~1475;百穴灰飞虱13.5头,幅度0~85。3.田间卵量: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8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条87.5条,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716.7粒,幅度0~1600。10块单晚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条60条,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450粒,幅度0~1566.7。田间卵发育进度:初期卵占59.0%,中期卵占25.7%,后末期卵占15.3%,目前正值二代白背飞虱卵孵期,随着时间后移,田间

3、虫量将进一步上升,预计二代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和田块大发生。(二)水稻纹枯病据市植保站7月15-17日在社渚等地调查15块杂交稻,平均病穴率1.6%,幅度0~8,田块达标率为13.3%;调查20块单晚,平均病穴率1.9%,幅度0~22,田块达标率为5%。目前田间病情轻于去年(去年同期4.3%),与XX年同期相仿。(三)纵卷叶螟1、二代纵卷叶螟(1)草地赶蛾,据市植保站在埭头东联等地赶蛾,今年二代成虫于6月10日始见,6月25-30日出现小蛾峰,高峰日6月26日亩蛾量210头。(2)水稻田间赶蛾:二代一直没有明显

4、高峰,只是零星见蛾。(3)田间虫卵量:据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溧城等地调查,18块杂交和单季晚稻,平均百穴虫卵量9.2粒·头,幅度0-33.3,因此,二代纵卷叶虫是属于轻发生年份。2、三代纵卷叶螟:三代一峰蛾量近来有所上升,预计三代一峰中等偏轻发生。(四)大螟据市植保站新昌灯下诱蛾:一代大螟蛾高峰明显,高峰期长。据今年新昌淦西灯下观察4月26日至5月12日和5月19~27日出现两个发蛾高峰,高峰期蛾量分别为134头和16头,5月5日和5月10日均为蛾高峰日,当日蛾量为16头;到6月20日止,新昌灯下累计一代诱蛾

5、量为171头,比XX年同期减少221头,比XX年增加64头,属于偏重发生年份。由于大螟发生代次多,高峰多,在水稻田危害近年来有所加重,因此,各地应引起高度重视水稻大螟的兼治工作。二、防治意见1、防治策略:主治二代白背飞虱、水稻纹枯病,兼治三代纵卷叶虫、二代二化螟、二代褐飞虱、二代大螟等病虫害。2、防治对象田:全市所有水稻大田3、防治时间:7月23-25日4、防治药种和方法:(1)亩用10%烯啶虫胺(戈宝)30毫升+5%甲维盐20毫升+10%己唑醇(斑星杰)40毫升。(2)亩用50%烯啶虫胺5克+1.8%阿维菌素(蓝无敌)

6、100毫升+5%己唑醇悬浮剂80克(星秀)。以上药种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另外,在水稻易感稻瘟病品种及发生叶稻瘟病的田块,在上述配方中还必须加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进行兼治。如是杂优稻在上述配方中还必须再加40%强氯精可湿性粉剂100克,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三、注意事项1、如药后4小时内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雨后应立即补治。2、目前正处高温季节,注意用药人员安全。3、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