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

ID:9956135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6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_第1页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_第2页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_第3页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技术意见江都市植保植检站水稻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主要病虫害并发危害期。其发生的病虫主要有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等。因此,各地对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要高度重视,要把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作为当前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农技人员要加强水稻穗期病虫防治的技术指导,要确保技术指导到位。打好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是夺取水稻高产丰收的关键一仗,要群策群力切实打好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夺取秋熟丰收。一、当前主要病虫发

2、生情况及趋势1、稻纵卷叶螟:本站系统田间赶蛾六(4)代8月20日进入发蛾峰,当日平均每亩蛾量193.3头,8月24~25日为主高峰日,日平均亩蛾量1080.0~1110.0头。截至8月30日止,六(4)代平均亩累计蛾量6076.2头,是去年同期月15830头的38.4%。8月29日调查:系统观察圃卷叶率1.8~6.0%,平均3.4%;百穴幼虫30~60头,平均33.3头;百穴正常卵为0~50粒,平均25.5粒,是去年同期466.7粒的5.5%,普查我市25块稻田,百穴卵量0~250粒,平均72.

3、2粒,是去年同期211.1粒的34.2%;百穴幼虫0~100头,平均23.9头。随着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田间虫、卵量将增加。预计六(4)代幼虫一龄主峰高峰期出现在9月5日前后期,是一个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年份。42、白背飞虱:白背飞虱是外源性的迁飞性害虫,其发生程度主要决定于迁入虫量的多少。大伏以来雨水较多,十分有利于白背飞虱的迁入。本站灯下白背飞虱截止8月30日累计诱获600头,是去年同期509头的1.2倍。田间虫量:系统田8月29日调查白背飞虱百穴虫量为120~430头,平均275头,是去年同

4、期782.5头的35.1%。8月29日普查10个镇32块田,其中机插秧田百穴虫量为0~60头,平均20.9头,直播稻田百穴虫量为0~500头,平均82.1头。随着成虫的迁出,田间虫量将会下降。3、褐稻虱:本站灯下8月13日始见,截止8月30日累计诱获29头。田间虫量:系统田8月29日70~170头,平均120头,是去年同期722.5头的16.6%;8月29日普查10个镇32块田,其中机插秧田百穴虫量为0~280头,平均33.6头,是去年同期160.0头的25.0%;直播稻田百穴虫量为0~40头,

5、平均10.0头,是去年同期143.3头的6.9%。随着外地虫量的迁入和本地虫源繁殖,田间虫卵量还将增加,预计今年褐飞虱将是总体上中等发生的趋势。4、灰飞虱:本站灯下截至8月29日,累计诱获成虫5489头(去年同期4323头),8月29日查系统观察圃百穴虫量60~150头,平均105头,面上普查机插秧田百穴虫量为10~1020头,平均155.5头,直播稻田百穴虫量为0~280头,平均84.3头。5、纹枯病:由于今年我市水稻轻型栽培面积较大,生育期总体偏迟,水稻纹枯病见病迟,前期发生轻。但入伏以来雨

6、水较多,搁田效果差稻苗茎蘖多,致使中后期发展快。系统观察圃:48月29日,穴病率为22.0~52.0%,平均36.0%;病指为6.4~16.8,平均10.7;8月29日普查病穴率为4~96%,平均为39.0%,病指为0.8~53.2,平均15.8,达标田块占61.1%。目前总体上机插秧田发生重于直播稻田,水稻纹枯病是一个偏重到大发生年份。6、稻瘟病、稻曲病:稻瘟病、稻曲病是典型气候性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水稻破口抽穗期天气。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大部分不抗病,老病区菌源充足,加上近来多雨天气,十分

7、有利于穗茎瘟和稻曲病病菌的侵入,对水稻产量威胁较大。二、防治意见在当前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突出重点,明确主攻,选准药剂,适期防治。(一)防治策略当前水稻病虫防治策略是: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为主攻,兼顾稻飞虱等病虫。所有水稻田为防治对象。(二)防治时间掌握在9月4~6日,全面用药防治一交。9月中下旬视稻飞虱发生情况再组织防治。(三)防治药剂和方法推荐亩用:1、16%氟·毒(美功)100毫升+20%异稻·三环唑(瘟来施)120克+3%井·嘧苷素200-400毫升;42、25%丙

8、溴·辛硫磷乳油(顺势)75毫升+22%吡·毒(拂光)80毫升+20%异稻·三环唑(瘟来施)120克+3%井·嘧苷素200-400毫升;各配方兑水50公斤全株喷雾,施药时田间必须保持一寸水层,药后保水3-5天。另外,对发生叶尖枯病、赤枯病的水稻田每亩再加30%多·酮(禾病清)50克一并防治;对高感稻瘟病品种在第一次防治后7天,再用瘟来施防治一次。水稻生长穗期病虫发生种类多、数量大,水稻品种多,稻作方式复杂,各地要吃透虫情,强化指导,抓好发动,将防治工作变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要明确责任,分片负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