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

ID:30735741

大小:17.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3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_第1页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_第2页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_第3页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作者:何二松,罗业春,甘克定【摘要】目的通过胃镜检查,了解本地区居民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分析3172例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检出的525例食管癌患者中,农民有365例,占%,城镇居民160例,占%。其中食管早期癌32例(%),中晚期癌493例(%)。50岁以上490例,占%。男412例,女113例,男女之比为∶1。结论食管癌发病以农民为主:①本地区非食管癌高发地区,但食

2、管癌呈逐年增高趋势;②食管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③食管癌是本地区中老年的常见病,发病时已是中晚期,应放宽内镜检查的适应证,特别对于50岁以上患者应重视,检查中对可疑病变及时活检,以期早期诊治。【关键词】食管肿瘤/诊断;胃镜检查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居世界首位[1],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健康。笔者对我院近8年来胃镜检出的食管癌进行分析,总结该地区的食管癌的特点,为防治本病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

3、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我院1999年12月~XX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部共23172例病例进行胃镜检查,其中经病理证实或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癌患者525例,检出率为%。其中检查男性15061例,检出食管癌412例,检出率为%;检查女性8111例,检出食管癌113例,检出率为%,男女之比为∶1。农民有365例,占%,城镇居民160例,占%。发病年龄36~85岁,其中结果  食管上段48例

4、,占%;食管中段234例,占%;食管下段243例,占%。检出早期癌32例,检出率为%,占食管癌的%。中晚期癌493例,占%。病理检查结果:鳞状细胞癌478例,占%;腺癌37例,占%;腺鳞癌3例,占%;未分化癌7例,占%。早期癌中鳞癌29例,占%;腺癌3例,占%。讨论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食管癌的发生

5、是食管黏膜上皮受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年也发现食管癌有许多癌基因。食管癌与食物粗糙、进食过热过快、饮用浓茶、食用酸菜、吸烟饮酒有一定关系。本地农民有进食咸鱼、腌蒜、咸萝卜等腌制品的习惯,而这些食物中含有多量的硝酸盐,进食后可被胃酸作用产生亚硝酸盐,且腌制食品过程中常有霉菌污染,而霉菌能促使亚硝酸盐和食物中的二级胺含量增加。亚硝胺类化合物已被公认为一种致癌物[2]。一般认为,食管癌的发生经历了由增生到异型增生再到癌的演变过程。由于以上致癌和促癌因素的作用,使食管上皮基底细胞发生变化,由轻度增生发展为重度

6、异型增生,约1/4的重度异型增生可发展成癌。  本资料表明[3~5],本地区食管癌的检出率为%,较国内文献统计资料偏低,可能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及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本地区应不属于食管癌高发区,但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有:①食管癌发病率在增加;②随着经济的发展,患者对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出现不适积极到医院就诊;③全面开展胃镜检查工作,胃镜检查适应证放宽,胃镜诊断食管癌增多;④胃镜性能提高、胃镜医师及病理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⑤人们工作就业压力增加,工作生活环境严重受污染。  本资料显示男性食管癌的检出率高于女性,与国内

7、文献[3]报道相似,其可能原因与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如男性吸烟、饮酒,喝浓茶及吃火锅等滚烫食品比例高。饮酒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剂量效应关系,酒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醛,已被证明为动物致癌物[6]。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本组食管癌年龄±岁,50岁以上组癌检出率占%,其中50岁~癌检出率占%,60岁~癌检

8、出率占%,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P【参考文献】  [1]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中国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XX:235-236.  [2]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