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

ID:30781160

大小:1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3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_第1页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_第2页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_第3页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_第4页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_第5页
资源描述:

《《庐山的云雾》教研课设计20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还实验小学北校区语文学科集体教研过程材料(二)时间:16年3月£日3、庐山的云雾设计教师李立新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语境屮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2、、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屮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Z情。反复阴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iffli面美,激起学牛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过程设计基本程序对应目标达成:向激活,启动情志。导入,揭示课题。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

3、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板书)自古以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O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初读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究构建,生成情志。集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苗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3)小结:全篇总分总的写法是升,发展情智:“神秘色彩”,总体介绍庐山云雾。很美,好多同

4、学虽然没有去过庐山,但是读了课文,也觉得那里的云雾非常美,有的同里旅游。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之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出示,齐读填空。,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的感觉。•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假如我们來到了庐山,看一看,你身边是什么?你头上是什么?你脚下是什么?(都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觉得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谁也是这样子的?(孙悟空、神仙等)说说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2.这一段话通过人们置身于庐山云雾之中“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写出了庐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读出

5、这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四)围绕“千姿百态”,感受比喻之妙。1.默读第二段,画出中心句,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山头;缠绕在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2.飘浮在山间的云雾时刻都在变化,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云雾的姿态?指名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姿态的语句,(1)指生汇报,读句子。笼罩山头一(白色绒帽)缠绕半山一(条条玉带)弥漫山谷一(茫茫大海)遮挡山峰一(巨大天幕)(2)再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彖把云雾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吗?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写法,分别是怎样打

6、比方的?预设指导:——“白色的绒帽”为什么要写清是“白色”的绒帽?(体会云雾的颜色)比作“绒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体会云雾飘飘的感觉)读读这句话,把云雾的特点从“白”“绒”就体现出来了,要读好。——比作“一条条玉带”,和“一条条带子”相比,你觉得好在哪里?(引导抓住“一条条”体会云雾多;“玉”字写出晶莹剔透的美)读读这句话,多美的玉带,要读出这种美。——比作“茫茫的大海”让你感觉弥漫山谷的云雾怎么样?(看不见远方,到处都是,如同大海无边无际),怎样读出这种感觉?——“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

7、幕”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景彖?把这种感觉读出来。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是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雾的形态也不一样,这就是“千姿百态”。试着读出这种变化。4.作者看到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的如此传神。看着这些云雾让我们也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几张庐山云雾图。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1)所以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8、(第一句话・一一齐读)。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乐朗读,也可以尝试根据提示背诵。5.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画出中心句一一认识云雾特点一一理清总分关系一一感受云雾现象一一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五)自主感悟“瞬息万变”,学习写具体。1.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收获。2.交流汇报:(1)“瞬息万变”怎样理解?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