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ID:30793072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3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单元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科七年级历史学段第一学段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题目是《三国鼎立》,按照《课标解读》的观点,三国鼎立属于“政权的分立”的表现,“三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表现统一与割据矛盾最为典型的时期。”学情方面《课标解读》认为:“三国的故事在中国人民中间已经是家喻户晓,初中学生理应有所了解。在实际的教

2、学中,教师和学会也应该紧紧抓住统一与割据的矛盾这个核心,这样才能把握中国古代史上的这个重要现象。”在知识目标上,《新课标》要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怎样去完成这个知识目标?我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比如从地理条件方面看,地理形势造成了三国的相对隔绝。从力量对比角度看,吴蜀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曹魏一时还缺乏统一的人力和物力。从主观因素上看,三大集团各自形成了一个人才群体,使得人才智力因素相对均衡。不过,一直以来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节目,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考量这段历史。从政治基础方面看,三个政权都得到了当地世族豪强的支持,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历史人物运用政治智慧斗争的结果。

3、一方面这可以清楚地讲述历史发展的脉络,但是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形成一个误区,即人们在以政治的视角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忽视了经济因素的策动力。为增进人们多视角地了解这段历史,本课试图从经济的视角,观察三国鼎立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下面是本课多视角的分析:从经济因素方面看,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混战,北方失掉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而此时相对安定的江南、益州的经济有所发展,故出现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成为魏、蜀、吴三个政权存在的经济基础。军阀割据是农业经济分散发展的结果。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使国家的统一遭到破坏;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统一北方,使他具备统一中国的优势;但是“赤壁之战

4、”的结果表明,统一中国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此外,从经济视角看三国还符合“经济决定政治”的理论。这样教学,既是理论指导实践,又是在用实践检验真理。三国鼎立是东汉政治败坏、军阀割据发展的结果。三个政权力面对东汉末期留下的烂摊子奋发有为、重新收拾旧山河,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在汉、唐盛世之间,起到承先启后的积极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基本史实;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标志: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二)过程与方法从“经济”的视角,以经济为主线,按照“论从史出”的原则,引导学生把握三国鼎立的形成。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

5、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出现,以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后者采取屯田弥补先天不足;官渡一战,曹操取胜的关键在于袭击敌方粮草,掐断敌军的生命线,极大地扰乱敌方军心;北方获得统一使得曹操具备统一全国的优势,然而,实例弱小的孙刘采取联合的策略,在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阻止了国家的统一,确定了政权分立的基础。三足对峙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努力发展经

6、济,以维持对峙的局面,因为三方都希望由自己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给予关注,并初步把握国家统一与割据的矛盾,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官渡之战的背景及其意义。(二)教学难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成与经济的关系。官渡之战的背景,如何深入浅出地分析以使学生理解十分困难。赤壁之战的完整经过,头绪过多,学生系统把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选择(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二)教学资源《三国志》、《剑桥中国秦汉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历史地图、人物图片、Flash动画。教学过程教学

7、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作品。很多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于这部小说——或者据此拍摄的影视剧作品。  可是,历史和小说能划等号么?“三国”在史学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从小说到历史,思考小说和历史的不同。回忆小说剧情,以便和历史对比。直接切入正题,引出下文。教学过程一.东汉末年的形势东汉末年,始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史料中得到结论。1.外戚宦官交替擅权2.经济崩溃,民不聊生。3.政治败坏,军阀割据。《东汉末军阀割据图》解析为什么袁绍和曹操的实力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