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

ID:30796421

大小:57.0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3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_第1页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_第2页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_第3页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_第4页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探索一一以成都“宜居水岸”工程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马奔吴欣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摘要:“城市双修”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是新常态下适应存量规划、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的全新理念。历史河道与城市起源、发展、衍变过程密切相关,在高速的城市建设中,如何解决历史河道的文化内涵与功能价值被掩藏的问题,实现滨水区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成都“宜居水岸”工程,以护城河中的西郊河、饮马河示范段为例,从强化文化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道路交通和改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历史河道复兴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规

2、划提供参考。关键词:“城市双修”;历史河道;复兴;规划策略;成都;作者简介:马奔,硕士,规划师,现任职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作者简介:吴欣坍,硕士,规划师,现任职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收稿日期:2017-08-06RenaissanceOfHistoricalRiverwayWithaRenovationAndRestoration”Concept:AChengduCaseMaBenWuXinyueAbstract:Renovationandrestorationisthenewrequirementforurbanplanningandmanagemen

3、t,isanewconceptwhichadapttostockplanningandurban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Historicalwaterwaysreflectthebirth,growth,andchangeofcities.Theirculturalandfunctionalrestorationissignifiednttowaterfrontrenaissancc.Thepaperstudiesplarmingstrategiesfromculture,function,transportation,andecologyinCh

4、engducasesKeyword:Renovationandrestoreition;Historicalriverway;Rermissance;Planningstrategy;Chengdu;Received:2017-08-060引言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岀,要加强城市修补,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考虑历史传承,延续城市文脉。“城市双修”作为我国城市由扩张性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全新理念,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该理念在规划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城市双修”的对象主要是老城区,而特大城市老城区的滨水区复兴及城市品质提升与公共牛活复兴密切相关

5、。近年来,借鉴上海苏州河、广州东濠涌的修复经验,我国其他特人城市纷纷开展了历史河道及周边地区河流的总体规划,以破解城市扩张Z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功能混杂和品质下降等大城市病问题。历史河道复兴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在理论上对于构建与完善“城市双修”体系、精准细分“城市双修”应用对象具有探索意义,在实践上对于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植入核心功能和实现存量空间资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成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荣、因水而困、因水而为”的城市,围绕锦江的历史城区自古以来都是成都最繁华的区域。但在近现代高速的城市建设中,锦江河道两侧的居住区逐渐没落,不易被市民感知。为展现天府文化、改善人居环境

6、,以及实现历史城区水文化与城市现代功能的互动及复兴,木文结合成都“宜居水岸”工程实践,运用“城市双修”理念探索特大城市核心区历史河道的复兴策略,希望能为同类型规划提供一些参考。1成都水系特征以及城市发展与河道整治历程1.1成都水系特征成都位于岷江水系下游,自都江堰渠首工程修建以来,成都平原形成了扇叶状的河网水系特征,水自此从城市致灾因素变成了发展动力,可以说,都江堰水利工程塑造了成都平原的良田沃土和精华灌区。总体而言,成都异于普遍缺水的北方城市,需要大型水利设施拦河造湖以稳固城市格局,同时其与重庆、武汉等有大江大河穿城而过不同,河渠密布,小尺度河流众多,与江南水乡纵横交错、水

7、网稠密的格局略微相似,但其地形高差与空间走向又呈现岀独特的特征。尤其是在成都市屮心,自唐朝高骈筑城以來,“两江三城”的总体格局得以稳固(图1),因此成都便形成了“两江环抱”的大格局与“小桥流水”的小格局。1.2城市发展与河道整治历程作为历史城区的外轮廓,河道自开凿以来便承担着供水、排水、灌溉、防洪、航运、漂木及防御等多种功能。从城市历史看,在都江堰诞生的河流文化引领下,成都“两江环抱”区域经历唐朝、明朝两轮城市发展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工商业文化与贸易氛围,成为四南地区的水路枢纽和贸易中心。从城市景观看,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