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生态研究进展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

ID:30839429

大小:91.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1-04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_第1页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_第2页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_第3页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_第4页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贝类生态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贝类生态研究进展贝类附着变态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工作规划秦骥底栖无脊椎动物专业学号:224XX0150111引言浮游幼体的附着和变态是海洋底栖动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种群分布及数量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问题。双壳贝类幼虫变态机理研究对于阐明双壳贝类的数量变动、资源保护以及增养殖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过程也涉及重大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变化,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相比其他模式生物,海洋生物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另一方面,防止海洋污损动物幼体的附着是海洋设施防污技术的关键,阐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

2、机制,将为防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因此研究幼体的附着和变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拟解决贝类附着的分子调控机理,深入到分子水平对附着变态现象进行阐述,研究其诱导因子,调控路径。为人工大规范整齐诱导贝类幼体附着变态、发展贝类增养殖、研究基础发育生物学问题、为防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正文1科学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同时也是海水养殖大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XX年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的%。由于中国近海捕捞资源逐年衰退,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划

3、定,中国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务面临“无鱼可捕”的资源性难题,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们对海洋产品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幅提高,供需矛盾突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成为中国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海水养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海水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量1978年为45万吨,1992年为243万吨,1999年为974万吨,XX年产量达到1384万吨,占海水产品总产量的%,其中,沿海地区贝类养殖总产量达到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贝类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

4、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贝类养殖业发展迅速,到1996年,我国在贝类养殖规模和产量上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贝类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又为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从整体上讲,我国贝类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随着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近几年出现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单产降低、品质下降、大面积死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水产养殖业迫切

5、需要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养殖贝类新品种,以推动贝类养殖业的发展。人工育苗是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大规模苗种生产和新品种培育关键环节。上世纪70年代贻贝育苗技术的突破和80年代扇贝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熟,使得浅海贝类养殖成为支撑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支柱。贝类育苗过程可分为亲本培育、催产孵化和幼体培育等过程。而验证制约苗种数量的一个问题就是附着变态后的苗种太少,或者不附着变态。大部分海洋底栖动物在生活史中具浮游幼体阶段,幼体经短期浮游生活后,即下沉至基质表面爬行、探索并最终附着于表面,其形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变态成为

6、与成体形态相似的稚体。贝类幼虫附着变态研究在本世纪30年代便引起海洋生物学家的兴趣,进入80年代后引起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在化学诱导方面如诱导物、受体及调控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弄清楚。浮游幼体的附着和变态是海洋底栖动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种群分布及数量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问题•双壳贝类如扇贝、牡蛎等是我国主要的浅海养殖种类。双壳贝类的大量养殖需要有充足的苗种来源,但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幼虫的大批死亡往往发生在幼虫的附着变态阶段,严重制约着双壳贝类苗种的生产。在自然海区中,据估计,

7、只有不到5%的双壳贝类幼虫能够发育成成体贝,95%以上的幼虫都在中途死掉了,其中大部分是在附着变态过程中死亡的。因此,怎样提高双壳贝类幼虫的变态率以及缩短变态周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依赖于我们对双壳贝类幼虫变态机理的了解上。因此,双壳贝类幼虫变态机理研究对于阐明双壳贝类的数量变动、资源保护以及增养殖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过程也涉及重大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变化,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同传统模式生物果蝇、小鼠相比,海洋生物有其自己独特的一面:变态过程十分剧烈

8、,这里面的涉及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和干细胞分化就与两栖类幼虫和昆虫的相对缓慢的变态很不同,如此距离的变化,是否意味着新的细胞凋亡模式和细胞分化种类?阐明它们的机理为研究人类疾病,如癌症、帕金森综合症、器官再生、遗传病后天治疗等提出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防止海洋污损动物幼体的附着是海洋设施防污技术的关键,阐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机制,将为防污新技术的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