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ID:30901257

大小:12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故都的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味故都秋景的特点,领悟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与挚爱。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写景抒情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3、知人论世,把握情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挚爱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落寞之感。2、引导学

2、生探究文中悲凉、落寞的情调的缘由,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1、诵读法,圈点批注读书法。2、讨论探究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万美之中秋为最”。古往今来,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既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惬意;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凄苦,“天凉好个秋”的无奈。不同经历、不同

3、心境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郁达夫以他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为现代文坛留下一篇写秋的美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故都的秋》。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情感。1、破题感知:“故都”两个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地点就是当时的北平,“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不称“北平”而称“故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国的秋是充满眷恋的。“秋”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从文题可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

4、的散文。赏读写景抒情的散文的方法是缘景寻情,从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特点。2、齐读文章开头结尾部分,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关键语句是“我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不远千里”,不惜折寿,从空间和时间上都深情地道出了作者对故都的向往与眷恋。思路:千里寻秋——故都尝秋——舍命留秋3、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政德

5、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咏秋的佳作很多,有人写秋声,有人写秋形、秋色,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齐读第一段,郁达夫写秋的什么?请用第一段中一个字去概括,并找出相应的语句。明确:味。原文是“饱尝秋味”。(2)这故都的秋味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即故都的

6、秋的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清、静、悲凉。(清冷、清幽、清闲,寂静,悲凉)。清、静、悲凉是自然景观的特点,更带有作者很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文眼(3)一起诵读领起全文的语句,体会其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确:“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领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也是一条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教师总结:赏读散文,要从整体感知入手,关注题目与首尾段。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所以我们需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

7、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就一起赏读集中描写秋景的部分。三、品语言、赏秋味(一)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故都的秋景呢?学生活动:泛读3—11段,找出文中典型的秋景。作者描绘了故都的秋的几幅图画,用几个短语分别概括。明确:秋晨天空、秋牵牛花、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秋枣奇景”等。这些景物可以说是并不美丽,甚至于看起来十分平常,其实如果我们用心去品味,就会发现这些景的背后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具体写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等五幅画面。(二)师生合作探究第一幅秋

8、景图——秋晨小院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思考:这幅画面的景物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做些勾画圈点评议赏析。提示:①圈划修饰景物的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等)②标出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③批注景作者选取的秋景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2、师生合作探究,示例:①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