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ID:30931410

大小:58.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_第1页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_第2页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_第3页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_第4页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企发展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国企改革与其他经济改革一样,其实质就是改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国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辉煌业绩,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完善,一些国企存在的弊端和不适应也逐步显露出来。因此,国企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是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工具美国是今日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美国崛起的进程中,大型跨国公司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根据《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19

2、97年美国占175家,1999年为179家;在全球前10大公司中,1997年美国占4家,1999年占5家。而世界经济命脉在哪里呢?正在大型跨国公司的手中,他们控制了全球1/3的生产总值和1/2的国际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轨道上运行。放眼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企就是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一直阔步前行。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59家国企榜上有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更是位列前十。这59家国企中,除当年新增的10余家,都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

3、态势。尤其是中央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一五"期间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即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中央企业利润同比虽下降30.8%,但上交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正是因为国企的高速发展,才造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出,没有企业的崛起,就不会有大国的崛起,这一点毫无疑问;没有大国的崛起,亦不会有企业的崛起,这一点亦毋庸置疑。国企发

4、展改革的回顾在新中国的头30年,国有企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等弊端。所以,国企改革成为国家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国企的发展和改革。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国企改革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由于当时在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不复存在,集体经济

5、除农业外所占比重也不大,国有经济不仅占主导,而且数量上也处于主体地位,绝大部分工商企业属国家所有。国有企业的效益如何,直接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同时,由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管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因此我们就把改革的侧重点放在了“搞活国营企业”上。通过“扩权让利”,实施承包经济责任制,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强对外开放,搞活整个国民经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理论。与之相适应,“国营企业”这一概念逐步为"国有企业”所取代,“搞活国有企业

6、”的提法也逐步取代了"搞活国营企业”的提法。主要采取“抓大放小”,改造或转让困难国有企业,开始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无论是搞活国营企业还是搞活国有企业,都是把着眼点放在单个企业上,特别是效益差的企业。于是,在实践中,国企改革实际上成了挽救亏损国有企业的过程,许多改革措施也往往不是实质性的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而是“减利、免稅、停息”等“父爱主义”的救济行为,而对于那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则关心甚少,甚至“鞭打快牛”。其结果是效益差的企业没救活,效益好的企业也被拖累,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搞活国有企业的希

7、望并没有实现。第二阶段是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理论,为人们观察国企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国有企业,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应当把各种企业置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中,而不能厚此薄彼。在平等竞争中,一部分企业,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国有企业,会由于各种原因被淘汰,这是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的提法流行了起来。这一提法和'‘搞活

8、国有企业”的提法相比较,其积极意义在于:在理论上它把国有企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在实践上,它使人们不再把眼光仅仅局限在那些亏损国有企业上。特别是这一提法,为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资本经营、资产重组,特别是“抓大放小”等改革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前提和依据。第三阶段也应是前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后阶段。国资委的成立初步实现了出资人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隔开了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