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ID:30949152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_第1页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_第2页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_第3页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_第4页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摘要:概念是抽象的、?0形的,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要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通过小组活动、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再把感悟到的通过练习理解、深化,培养学牛的应用意识。关键词:概念;活动;感悟;理解G633.6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题,尤其是低年级的概念教学,常常会发现许多孩子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会机械的背诵相关的概念,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脸的茫然,或者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什么都不会,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把抽象的概念现象化,让学生感知、理解呢?笔者结合最近执教的一次《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观摩课,谈

2、谈自己的一点感悟和做法。一、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感知《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继长度单位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种测量单位,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意义,止确地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因此在课的引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次试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和厘米。师:那你能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吗?岀示相关的练习题: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吗?(1)小老鼠的身高是7厘米。()(2)小明的身高是146米。()(3)桌子的高大约6厘米。()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岀正确的判断,但当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判断时,学生是一脸的茫然,

3、不知该怎么办。后面的教学可想而之。课后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学过的米和厘米是模糊的。虽然学生有米和厘米的经验,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那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结果呢?对学生来说,米和厘米比较抽象,而二年级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抽象思维还处在萌芽阶段,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学生可以感知的。第二次试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和厘米。师:你知道关于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根据你对米和厘米的认识,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对吗?(1)小老鼠的身高是7厘米。()(2)小明的身高是146米

4、。()(3)桌子的高大约6厘米。()先想一想,再用手比较一下,最后进行判断。这一次,学生都能正确的判断,也能说出判断的理由,有的学生虽不能用语言直达的表达,但通过他们的手势,可以看出学生对米和厘米有了深入的认识。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学生通过手比划、想一时等活动把抽象的米和厘米形象化,化无形到有形,初步建构数学模型,学生在动手活动屮得到了充分的感知,有了形象的感知,有利于学牛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在小组活动中初步感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建立了初步的表象,但分米和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们跟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第一次试课:第一

5、次活动:那1分米到底有多长,分米和厘米之间是不是这种关系,请同学们借助学习单,以小组冇单位自学分米。出示自主学习单一:1•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用:从刻度到刻度是1分米的方式来描述,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找。2•在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并剪下来。想一想哪些物体长大约1分米。(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3.根据你对1分米的认知,估测一下,1米里面有()个1分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的。(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第二次活动:出示相应的自主学习单二:1•想一想: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2.用食指和大拇指比划1毫米的长度。2.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

6、度是1毫米学牛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虽然有两次的活动,由于活动的设计受学生的年龄及知识水平的影响,以及教师用词的不准确,许多学生纠结在”画”上,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不知该怎么办,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活动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分米和毫米的感知不充分,由此认识也比较模糊。第二次试课在学生初步识分米和认毫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活动一:1•在直尺上找1分米。2.在纸条上量出1分米长的线段,并剪下来。想一想哪些物体长大约1分米。活动二:根据你对1分米的认知,借助你手屮的工具估测一下,1米里面有()

7、个1分米。活动三:1.在直尺上找1毫米,用食指和拇指比划1毫米的长度。2•想一想: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3•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目的性不强,活动缺乏针对性,因此,我把原来的两个活动改成了三个活动,降低了学生活动的强度,针对每次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要求和目标任务,同时,把活动中的”画”字改成了”量”字,学生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学生的目的性比较强,活动的有效性得得到充分体现,形成初步的感知。两次活动虽有相同,也有不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我把两次活动分成了三次活动,阶梯上升,由浅入深,在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