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

ID:30951819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_第1页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_第2页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_第3页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_第4页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恩—惜福—分享”的德育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恩一惜福一分享”的德育探索福建中华高级技工学校摘要:我校从2006年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感恩一惜福一分享”为主线的新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学会感恩”、“懂得惜福”、“善于分享”三个模块的教育行动,使学生逐步树立“有纪律、有技能、有工作”的质量观,按照校训的“十六字”(文明守纪、勤学苦练、手脑并用、金的人格)的要求,去践行良好的文明习惯、劳动观念、健康心理和未来畅想。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培育学校徳育工作特色和亮点的有力抓手。“感恩一惜福一分享”这一学生思想教育主线的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研讨、是我校创新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2、一、“感恩一惜福一分享”的引入背景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大多数是“双有生”,即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就其年龄结构來看,以15〜17岁的耒成年人居多;就其家庭背景来看,以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居多,不少家庭还是弱势群体。针对上述情形,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除了常规的思想教育、德育课程、课外活动等形式之外,有必要寻找一条能贯穿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期间的徳育工作主线。这条德育工作主线,理论要有一定的髙度,内容要有具体的抓手,结果要有一定的成效。“感恩一惜福一分享”,是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若雄先生,在一次非正式谈话中

3、提出的概念和观点;我们认为“感恩一惜福一分享”的确是个好东西,但当时还没有现成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表述,口然也没有捉出有章可循的具体做法。如何将“感恩一惜福一分享”有机地融入屮等职业学校的徳育工作之屮,我们学校提出将“感恩一惜福一分享”作为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主线,并将其分解为“学会感恩”、“懂得惜福”、“善于分享”三个模块。学校政教处用三个学期的时间,对每一个模块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讨,并开展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实践。实践证明,“感恩一惜福—分享”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学会感恩”的徳育分析及启示我校对入学的新生进行“感恩与埋怨”的问卷调查,调查结

4、果显示:埋怨〉感恩;在感恩的具体选项中,册友〉老师(小学)亲戚〉同学〉父母〉老师(初中)。在上述的感恩选项中,父母及初中老师排在靠后的位置,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正确对待。屮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屮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当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社会背景下,分数的高低往往成为判断“龙风”的重要指标。如何帮助学生放下埋怨、学会感恩、提高“感恩指数”,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㈠“学会感恩”的教育内涵“感恩”二字,词典上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冋馈他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感恩;“滴水Z恩,涌泉相报”、“衔环结

5、草,以恩报徳”,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对世间人或事物给予口己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只要人们胸屮常常怀揣-•颗感恩的心,随之而來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学会感恩”的教育目标学会感恩,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从身边开始。对于屮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认为可以从感谢父母的养育Z恩开始,逐步过渡到感谢老师的教诲Z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因为父母、老师、同学,将是直接影响并伴随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㈢“学会感恩”的教育途径⑴通过改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感恩III:界。①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同学生日

6、等,开展“感恩”的主题活动;②发挥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橱窗等,植入“感恩”的主题元素;③构筑基于理解、平等、宽容Z上的对话机制。⑵在学生的学习、交往及口常生活中进行辨析式教育。①通过正血引导,了解感恩是生活中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②通过讲座、社会调查、讨论等形式,澄清与抵制各种消极的道德意识,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足与满足、完美与缺陷。㈣“学会感恩”的教育启示录⑴成功或快乐的时候,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或痛苦的时候,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要一个。⑵感恩,会使我们在太平盛世中尽情享受阳光雨鉤;感恩,也会使我们在暴风骤雨中体会疾风知劲草。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口对生活

7、的热爱与希望。三、“懂得惜福”的徳育分析及启示对于人部分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学生,其家庭条件相对来说都不会十分优越,会觉得“福”离自己有点远,容易产生有H羡慕别人或者憎恨他人的心理动机。学校问卷调查显示:75%的学生幸福感不强;在幸福的选项屮,金钱摆在第一位、占80%,汽车摆在第二位、占70%。显然,对于怀揣梦想的青年学生来说,对待幸福的有两个觅要的指标,即物质+希望;而对于已经拥有的幸福,觉得是水到渠成的。㈠“懂得惜福”的教育内涵[福幸福,福气;[惜福h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