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

ID:30960123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_第1页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_第2页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_第3页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_第4页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魏佳王秦辉(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作者简介:魏佳(1981-),女,汉族,天津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秦辉(1972-)男,汉族,西安人研究员,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摘要: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大学制度蕴涵滋养着大学精神,现代大学制度为大学精神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本文探析了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本质,揭示了当前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提出了从弘扬学术自由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

2、三方面来提升大学精神,从而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机制创新。关键词:大学精神传承发扬现代大学制度机制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确定的任务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大学因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上的特别作用从它出现开始,就和其它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一些大学,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以其自身的特色和对社会的贡献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始终是其发展不能分割的两个定点,“大学制度与大学精神互为

3、表里,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大学制度蕴涵、滋养着大学精神,超拔的大学精神附丽于坚实的大学制度才得以薪火相传”。参考文献:1、杨东平.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特质[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所以大学是有精神的,只有传承和发扬大学精神,培养出自身的风骨才能使大学制度历久而弥新。5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发展大学精神是指赋予大学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其历史传统、观念形态、社会声誉、人际关系、师生心态校风校貌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就是其在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中积

4、淀的思想精华,是大学文化的深层要素,并集中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本质和特色。所谓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种特指,一般而言是指启蒙运动后,经过理性主义改造,特别是指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新型大学。2、黄 方,蒋 莱.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综述[J].复旦育,2002(4).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精神的传承需要制度的培育,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的外在体现。没有浓厚的大学文化氛围,就不足以凝聚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期才逐渐出现的,5官方认定的第一所现代大

5、学是1895年建立的北洋大学。“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从学习日本转向学习欧美,并且开始致力于建立一种具有自治权和学术精神的现代大学。以蔡元培、梅贻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使我国大学完成了从封建大学到现代大学的转变。蔡元培开创的中国大学制度即现代大学制度与学术制度:一是阐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在培养学术人才,而非变成求官发财之门梯。故学生之志趣必以钻研学术为指向,教师聘用也应视其才学为原则,这是对官办学堂的一次重大改革;二为发展学术,给学术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特别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三是在校内实

6、施“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四是调整北大学科,确立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发展方向。3、叶隽.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蔡元培留学德国[J].德国研究,2003,4.他将西方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大学理念的核心思想融入北京大学的改革中,开始了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性探索。在这一时期,大学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又减弱了浓厚的“官办”色彩,现代大学制度才真正在我国形成并得以延续、发展。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术自由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悠久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这使得传统大

7、学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二、弘扬大学精神的时代紧迫性近些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大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建设日新月异,科研经费逐年攀升,学科专业与日剧增……然而,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大学过分的求全图大、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对传统大学精神内涵的诠释却微乎其微。各大学之间存在互相攀比、片面追求学生数量而忽略教学条件承受能力和教育质量,各种各样学术腐败的事件层出不穷、官本位充斥着学生头脑,大学生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育信念和学术诚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的特色和

8、个性在缺失,大学精神和文化在衰微。教育问题已经和医患关系、住房紧张并成为三个最突出的社会矛盾。“在政府的教育决策中历来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总要求教育出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教育的长期效益。”4、叶 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在我们的大学里,倡导平等自由、勇于提出质疑的人文主义和追求真理、尊重理性的科学主义精神渐渐被世俗和功利气息所淹没。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怎样让教育回到育人这个根本的初衷上来,使受教育者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