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

ID:30972457

大小:58.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_第1页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_第2页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_第3页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_第4页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摘要:开敞空间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义是,为了保证环境质量和景观需要,在城市地区保留一定的不得建造的空旷地段。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绿地等的自然空间,它负担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亦是展现生态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多重目标的载体。现实中的开发区为了追求平坦宽敞的地块特质,将错落有致的山地地形整治成平原式地形。重庆是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对山地的保护与利用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方面的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从重庆某

2、地区的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按照国家要求规划规范,以及结合典型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详细的勾画出了山地城市关于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如何将开敞空间的规划技术融入到实际建设的思路与技术。关键词:山地城市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一、背景与现状1.1城市概况。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中西部第一大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为8.24万平方千米,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和明月山将重庆划分为3个区域板块,自然形成了四山中相对楔形的开敞式绿色空间,规

3、划师“圈地式”建设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重庆总体地势南北高中部相对较低,向东南部倾斜,山地趋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1.2山地现状的发展与问题的产生。重庆城市规划发展的过去二十年里,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整治,主要是借鉴沿海先进地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否定山地的自然地形地貌,追求完整平坦的地块和宽敞平直的道路,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进行“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挖山填沟,平场造地,以“大填大挖”为基本特征的土地整治模式。从实际出发,不管是房地产开发或是现代化高科技工产业区,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形象上,对场地平整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施工设备的改良,这种土地整治模式正趋简约化,因此这种土地整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部分决策者的追捧,其在引进项目、吸纳外资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以及对发挥窗口和基地的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其前期准备工作的省略化及整治形式的简单化(即土地整治模式简约化),在土地整治前缺省了对该地段地形条件及相关生态条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对自然地形过于简单的“大填大挖”,忽视了对敏感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和补偿。而且重庆市对于四山的管制政策比较严格,但是对于同样符合管制界线的中小型山脉没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规划来控制,出现了几个严肃

5、的问题:①城市扩展带来的面状型蚕食:绝大部分导致山地生态的斑块破碎化,开敞空间的实际范围在逐渐缩小。②采石、基础设施建设和游览设施建设等活动对山地内部进行点状性干扰,部分已经深入到环境的内部区域打破其原有的生态平衡。③管制政策的局限:原有的300米高程线、25度坡度线的管制界线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一些次级山脉达到管制政策的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过管制规划,从而让一些开发者有机可乘。二.理清思路、认清重点大彻大悟之后的觉醒2.1城市特色不需要“大填大挖”。一个城市要有属于它自己独特的特色,山地的地形、地貌是山地城市最典型的地域特征。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

6、充分体现山地自然地形、地貌特征,是挖掘山地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简约化式的“大填大挖”土地整治模式忽视了因地制宜地创造山地城市的活力和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试图否定了属于山地城市独特的山地地形、地貌特征,其结果是,我们虽然借鉴了沿海或平原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形式,但一方面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在城市空间布局及形象上难以和其他平原城市媲美,另一方面则渐渐失去了山地城市本应具有的特色和活力。1.2城市中心区也需要进行管制政策的规划控制。大部分的开发者为了减少工程量,重庆市中心区的土地70%以上都被“大填大挖”,尤其是商业中心街的布置地地块。300米高程线、25度坡

7、度线的管制界线很容易达到,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制范围线的划定,开发者还是进行了一定量的土地平整。2.3主体山脉和次级山脉应分开设置管制线及管制条件。重庆的主体山脉即“四山”的管制线已经完成,但是主城区一些次级山脉(达到300米高程线、25度坡度线的管制界线)的条件,却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强制性手段,次级山脉的生态板块在逐渐的缩小。三、技术路线要点的探讨1.1面状对现状的山地城市中,由于城市的发展而导致山地生态呈现出斑块破碎化趋势。根据2008年北部新区用地现状和2011年北部新区用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原本整体散落布局在北部新区东南部的13块自然生态绿

8、地经过三年的城市发展改造,蚕食成7块生态绿地(其中还包括东部人工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