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

ID:30974657

大小:15.62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1-0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6·课标全国Ⅱ,27)福建族谱对台湾人迎祖先牌位的记载2.(2016·课标全国Ⅲ,24)青铜铭文的文化影响3.(2014·课标全国Ⅱ,24)分封制、礼乐制与周代“雅言”4.(2013·课标全国Ⅰ,24)墓葬等级规定与分封制瓦解1.从考查方式来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较大,多以选择题为主,2013年新课标Ⅰ、Ⅱ卷分别以41题形式呈现,2014年则出现于第40题。2.从材料形式上看,以古代文献材料为主,同时出现了地

2、图式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多为古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3.从考查知识角度看,宗法制的历史影响、古代对地方的治理及行政体制的演变、影响君主专制加强的基本因素等一直是历年新课标高考的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6·课标全国Ⅲ,25)汉承秦制2.(2012·课标全国,2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6·课标全国Ⅰ,26)古代重史传统对宋代君主专制的影响2.(2016·课标全国Ⅱ,25)科举制的历史影响3.(2015·课标全国Ⅰ,25)汉代外戚干政4.(201

3、5·课标全国Ⅱ,25)汉代地方吏治5.(2014·课标全国Ⅰ,24)君主专制统治与“君权神授”6.(2013·课标全国Ⅰ,41)汉、唐地方行政的变迁7.(2012·课标全国,24)汉代刺史制度与抑制豪强势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2016·课标全国Ⅰ,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2.(2014·课标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3.(2014·课标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4.(2013·课标全国Ⅱ,41)从建筑和政治关系角度进行中英比较5.(2012·课标全国,28)清代内阁与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6.(2012·课标全

4、国,2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提示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家天下②占卜③子弟④分封制⑤嫡长子继承制考点二①221②至高无上③丞相④中央⑤官僚政治[巧学妙用]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2.图示解史——分封制

5、的影响3.构图解史——宗法制的要点4.理清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构图解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6.图示解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考法1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考题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C考法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考题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

6、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考法3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史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7、》史料二 顾炎武:“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史料一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及其表现形式。根据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示 相同:保留了血缘色彩。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2.史料二阐述了清代学者对分封制和郡

8、县制利弊的评述。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和刘绍玢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提示 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矛盾。折射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1)转变①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