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

ID:30975286

大小:25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04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_第1页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_第2页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_第3页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_第4页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是南京大学985二期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NO05&0033)以及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90083)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德才教授、博士生时磊和张三峰的有益建议。非常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当然,文责自负。郑江淮1,2高彦彦1胡小文11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2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研究中心210093《

2、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摘要】开发区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产业空间组织的一种“转型制度”形式,正在经历一个企业“扎堆”向产业集群的转变。本文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检验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集聚因素与技术升级对“落地”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从而揭示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企业集聚的性质以及演变为产业集群的趋势。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进驻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政策租”,由此导致开发区企业“扎堆”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集聚效应:靠近要素或者靠近市场的好处。企业一旦“落地”开发区,尽管它并不必然与关联企业在空

3、间上集中,但其技术和市场行为必将与当地政府和产业关联要素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因此,在产业转移和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导致“政策租”耗散的情况下,基于开发区的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开发区的非政策性的集聚效应。【关键词】开发区企业空间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技术升级政策租开发区大有希望——邓小平一、引言建立经济开发区、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是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促进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普遍措施。中国从1984年开始建设经济开发区,到2000年左右开发区建设随着制造业跨国公司全球分工日益深化,进入

4、了发展高潮。以苏州昆山开发区兴起为代表的江苏沿江(沿长江)开发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大量的国外制造业企业迅速落户沿江开发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外资企业经常落户在同一个开发区,呈现出“扎堆”的特征。在迅速扩张之后,受到土地规划面积的限制,沿江开发区又逐步提高吸引外资的规模标准和与本土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标准,达不到规模标准或产业关联性标准的新外资企业又逐步落户到江苏北部欠发达地区,沿江开发区的原有企业也有一部分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15考虑到沿江开发区为了吸引外资,竞相采取许多降低

5、投资成本的政策和措施,我们从沿江开发区的这些变化中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企业集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是否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如果这些企业入驻开发区仅仅是简单的“扎堆”,那么它们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仅仅是短短几年的GDP增长,牺牲的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反之,如果这些企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那么该地区就会留住这些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即使这些企业再转移到苏北地区,不仅会抵消交通成本的上升,而且会在更大的地理范围扩大其产业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缩小地区

6、间发展差距。因此,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江开发区企业入驻动机、入驻后技术升级和经济效益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试图揭示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企业集聚在初始阶段为什么呈现“扎堆”的特征,后期的发展是否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从而对基于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发展建议。接下来的部分对产业集聚和开发区的相关研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第三部分对开发区凭借“政策租”吸引企业形成空间集聚的性质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有待于计量检验的三个假说;第四部分对数据和变量进行说明;第五部分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空间集聚因素、技术升级因素对开发区企业经济绩效

7、影响的检验结果;第六部分进一步解释假说和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含义。二、简要的文献回顾大量的理论研究将企业空间集聚行为归因为资源禀赋上的优势、交通运输成本、基于固定成本的规模报酬、专业化的供应商、劳动力市场和基于知识外溢性的外部经济,以及企业集中带来的地租上升,导致工业生产的一般性费用增加的负面因素(韦伯,1997(中译本);马歇尔,2005(中译本);Dixit和Stiglitz,1977;Krugman,1991和1998)。Krugman(1991)则进一步认为,产业区的形成还具有路径

8、依赖的特征,即企业的偶然集中,以及由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的不断自我累计和强化促使集聚的力量不断增强。波特(Porter,2002,中文版)进一步强调相关支持性产业和政府政策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Martin和Rogers(1995)考察当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改善国内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吸引外资进入,而方便国际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本国的企业向国外转移。Meyer-Stamer(1999)运用巴西圣卡塔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