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ID:30982844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_第1页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_第2页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_第3页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课堂观察一一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读《课堂观察一一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冯第一本好书,让人读来如同浪花冲击海滩,每一次阅读便是对思维、情感的一次冲击。我觉得,这本由沈毅、崔允潮主编的《课堂观察一一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初读之,我就被那些实践课堂观察研究的一线教师们所感动,感动他们的执着追求与永不言弃,感动他们的团结合作与辛勤钻研,我的心也随他们的故事经历着“蕴含时的焦灼”、“破土时的悸动”和“花开一刻的欣喜”。课堂观察究竟具有什么魅力,让那些一线教师们竟能投身其中,为之苦苦探索、默默守望达三载之久?我再次翻开这

2、本书细细阅读,课堂观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仿佛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我眼前逐渐显现出清晰的面目。第三次阅读时,我将传统听评课与专业听评课进行了对比,深感课堂观察这种新型听评课模式的专业与先进。回忆自己不长的教学生涯,我有不少执教公开课的机会,也经常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印象中,不论公开课规模大小,每次开课之前,执教者与听课、评课老师之间从未就执教情况作多少交流;大部分老师往往是在开课时才很空洞地夹着一本听课笔记本进入课堂,有的老师甚至在开课几分钟后才匆匆到场,不免影响课堂纪律;在评课阶段,往往由一个或几个老师占据点评主导,其余老师附

3、和几句或者干脆默不作声。可以说,在传统的听评课中,上课者、听评课者基本上是“单兵作战”,大家工作相对独立。反观课堂观察,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描述课堂观察这种专业的听评课特点的三个关键词。关键词一:真诚我们执教教研课,或者听课、评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平时传统的听评课中,我们似乎很少考虑到这一些,更不用说去实现这样的根本目标。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真正关注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具有人性意义的听评课形式。开展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作用是通过课堂观察,得出学生在学习行为、教师

4、在教学行为中的得与失,并进行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课堂的措施,使学生、教师的“得”逐步提高,使课堂的效益得到升华。尤其是在关注学生这一块,在以前的听课过程中,我们主要记录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课堂观察却要求关注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并且在记录工具的帮助下,定性、定量地记录。这种真诚也表现在课堂观察的程序上。课堂观察本身是一个行为系统工程,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等。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的前一天举行,被观察者需要说课,既要分析教材内容、陈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5、,又要介绍本班学生情况,例如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座位分布、学生思维特征、学习习惯等。观察者也可以就说课内容提问,与被观察者进行讨论,最后双方确定观察点。将执教者的说课安排在正式上课前,听课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到课中观察时,他们不是盲目的接受者,而是心有所系的研究者。课后会议着重完成这样三个任务: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双方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在课后会议上,执教者不是单一地听其他老师的点评,而是首先需要自评与反思,也需要与听课老师互动交流、形成结论;听课教师也不能三三两两、东拉西扯地说

6、些空话、套话,而是用观察到的依据结合理论说话。我觉得这样的课堂观察程序,真实而有效,表明了研究者共同合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愿。关键词二:科学课堂观察的研究者们历时三载,三易其稿,终于建立起了一种课堂观察框架,该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这个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引领课堂观察走向科学性、专业性。同时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所获

7、得的数据、信息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而且课堂观察对观察者的观察行为也设定了诸多要求,如表情不能过于丰富,不应着奇装异服等。反观现有的听评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即兴发挥,“东一榔头西一棒”,虽然也能发现些问题,但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分析研究,无法形成有价值的理论。而课堂观察以其科学的观察框架和观察方式,能弥补这些不足,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性质。关键词三:全面从毫无教学经验的实习生到现在任教毕业班语文,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在每一阶段听课的侧重点都不同。在校实习时,我听课时往往关注执教老师的教态是否具有亲和力、板书是否工整等;刚刚

8、走上教师岗位,我更喜欢听花样多、有噱头的公开课;近几年,我欣赏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和谐、生成自然的课堂。我自认为在听课上开始变得理性而有效,殊不知自己还是在原地打转,并没有走多远。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成68个观察点,涵盖了课堂的方方面面。传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