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ID:30986350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5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_第1页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_第2页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_第3页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_第4页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要:清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着时局的演变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显著的要数皇室(清朝政权力最高机关)权力与地方督抚权力的变化。纵观整个清朝督抚权利的演变,重满轻汉的民族主义,让清朝统治者在一开始就对汉人有排斥的思想。然而随着世界历史逐渐步入近代,保守的满族贵族的统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西学的传入,以及西方船坚炮利打开中国的大门,清朝统治内部有了重大的分歧。那些具有开明眼光的汉族士人,在面对近代化的时候逐渐认识到自强、富国的重要性,在权力的演变中,逐步占据主动权

2、。  关键词:督抚权利;中央与地方;权力演变;关系  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14-03  中央与地方是现代政治术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反映一朝一代皇权的影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良好与否关系政权是否稳定,关系到皇权统治有无危机。可以说中央与地方任何时候都是在博弈的,朱熹曰:“博,局戏;弈,围棋也。”就像下围棋,有时候是一方牵着另一方的鼻子走,这是一种对策。自古以来,各个政权都讲究权力集中在中央,各个地方就会听命于中央。但是,盛极必衰,“绝对的权利只会导致

3、绝对的腐败”。政府的腐败,结果只能是人民揭竿起义,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9  在清朝,中央与地方可以认为是以皇帝为核心的皇室,八旗,京都部院是中央,地方则是外省的督抚,驻防将军之类。也可以分为内朝与外朝。乾隆时期,进士秦蕙田说:“设官分职,内外相维,体统相制。”①清代的督抚制度承继明朝,至乾隆朝正式确立完整的地方管理形态。  清朝入关后至清帝退位,清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的两种情况:其一,清政府自立国后到鸦片战争爆发打开国门,这一时期,清政府是集权的,甚至是极权。其是重用汉人还是满人,完全是取决于其政权需要的,

4、是一种主动的让出极小一部分的权利。例如道光时期梅曾亮在《上方尚书》中曾说:“窃念国家炽昌熙洽,无鸡鸣狗吠之警,一百七十年于今,东西南北方制十余万里,手足动静,视中国之头目,大小督抚开府持节之吏,畏惧凛凛,殿陛若咫尺,其等檄下所属吏递相役使,书吏一纸若子孙,非从中复者,虽小吏毫发事,无所奉行,事权之一,纲纪之肃,推校往古无有伦比。”②  其二,19世纪中叶,由于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和西方入侵的影响,导致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大爆发,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时间持续呈现前所未有的长,使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原有的

5、军事力量――八旗和绿营已腐朽不堪,无力承担维护封建统治的重任。为了平定威胁政权的农民起义,清廷不得不授予各省在籍官员以编练军队和筹饷的大权。从而使中央的部分军权、行政权、财政权用人权转移至地方,从满人移向汉人,形成了汉人地方督抚领导的区域性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于一体的格局。这其中权利由中央转移至地方,是一种被动的让权,以稳定统治。如《清史稿》称:“时督、抚权宜行事,用人不拘资格,随时举措,固不能以大计举例绳其后也。”③9  毋庸置疑,清廷的让权是不得已而为之,谁都不会轻易地主动地放下手中的权利,除非已到非常

6、时期,实属无奈。然而,清廷的这一无奈之举,正是加速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地方势力的离心倾向已经不可改变,也反映出皇权已不再威严。随着地方督抚权力的上升,凡遇到中大的事情,如中央的政策性问题以及军国大事,清政府都要援引疆臣的意见,以至于发展为朝廷将重大决策交由地方督抚复奏的成规。如在对待“海防”与“塞防”问题上,也可以认为是湘系与淮系之争。“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国防思想也让左宗棠成为民族英雄。  然而,作为统治者的清朝政府,是绝对不会就这样将权力拱手于人。必然还要再起反击。即进入清朝中央与地方博弈的第二阶段。

7、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试图再次确立中央高度集权的军事统治体制,比如:在军事方面,化勇为兵,将勇营体制导入中央集权的军事系统中,同时为了控制各省勇营人数,于1878年下旨命各省淘汰勇营的十分之一。在财政方面,清廷通过摊派,指定协饷京饷等措施,去约束地方财政权利,仍能一定程度地控制地方财政权。在任免人事方面,清廷通过控制各省督抚的任免权及调署权,可随时对督抚的职务予以罢免或调任。  但是即使是这些措施也无法换回着已经注定要被分化权利的局面。其一,中国海关权利的丧失。中央财政的基础来源之一被阻断。从《南京

8、条约》开始,中国的自主关税权被受到制约,直至英国人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时,中国的关税完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了。即使未有地方的分权,清政府也不可能有完整的财政自主权力。9  其二,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1864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写信给奕:“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④奕于是上书同治皇帝提出了著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