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

ID:30986499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_第1页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_第2页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_第3页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_第4页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办高校办学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  【摘要】民办高校在持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教职工待遇问题、管理投入和内涵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分析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有民办高校自身的理念不端、管理不科学等方面,也有现实情况如生源危机、政府政策落实难等外界因素。  【关键词】民办高校功利化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办学功利化现象,

2、具体表现为:教职工待遇低,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岗位设置不足,教职工职业怠倦现象严重;实习就业赢利,学生、家长怨声载道;管理投入不到位,突发事件频发;内涵建设不足,教育功利化突显;有偿招生普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办学诚信缺失,民办教育形象受损等。  究其原因有自身因素也有外界因素。  一、自身因素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方式不民主6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校实行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党组织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很多民办高

3、校法人既是出资人同时还是决策人、管理人和监督者,一人身兼数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运转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董(理)事会没有决策权,角色错位缺位,运行程序不规范,校长权利得不到保障,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校领导和教职工法人治理结构意识不强,导致管理水平不高,教育规律经常被违背,不能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影响了教职工情绪,动摇了本就脆弱的个人前景预期,导致教职工忠诚度不够,主人翁意识淡薄,打工心态强烈。加之待遇、工作强度大,导致教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不足。  (二)

4、现代大学制度缺乏,管理制度不科学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2009年初,国务院前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也说:“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然而民办高校家族制、家长制盛行,人治色彩浓厚。据调查,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属创办者本人及家属来管,这些人对教育一知半解,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是真正的懂教育者。  (三)办学理念不端正,管理理念世俗化6  民办高校创校初期,看到的是办学的巨大市场潜力,现而今,国家人口红利时代已过,民办高校面临巨大生源压力

5、、融资压力,在最初的理念和现今实际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盈利,一所为了盈利的大学,必然考虑成本,降低成本,消减成本,各项投入不到位,管理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些带来的后果就是短期行为,不能遵循教育的方针和规律,培养的学生没有质量。同时也造成了目前民办高校突发事件多、信誉不良,生源压力大等情况。  (四)办学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投入捉襟见肘  由于民办大学是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举办的,因此,国家对民办高校几乎没有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只有四种渠道:一靠股东自掏腰包,二靠银行贷款,三靠吸引

6、社会资金,四靠学费收入。  民办高校开办之初的经费来自股东,但股东的资金有限不可能源源不断。而另一渠道向银行贷款,但也并不顺畅,考虑到信贷风险,银行往往需要贷款者提供担保。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而我国《担保法》又规定,民办高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相应资产不得用于担保,只能依靠信用贷款,而信用贷款的额度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在吸引社会资金上,由于产权不明晰,使社会上的大量游资不敢贸然进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社会力量办

7、公室调查问卷显示: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80%是学费,加上其他学生缴纳的杂费,资金来源比例达到了90%。资金来源单一,办学费用严重不足。  (五)社会风气浮躁,大学精神培育不足  大学应该追求真理,培养人才,引领社会风尚。现如今部分民办高校一味迎合社会,随意调整学校政策,变更专业,制造热点,学术治理缺乏投入,学生培养缺乏长远眼光,管理中不断变招出新,成为“四不像”6。这种教育理念的异化,与功利、浮躁的社会价值取向有关,与时代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激烈、人心浮躁等背景有关,不注重培育大学精神,无形中忽略了教育主体学生自身的发展

8、规律,导致民办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高投入低产出。  二、外界因素  (一)适龄人口减少,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突显  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2008年参加高考的中学生人数达到历史顶峰的1050万人,此后逐年下降,一直到2013年的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