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ID:30991271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_第1页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_第2页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_第3页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_第4页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趣,从而更有效。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解概念,又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周密和严谨。本文基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结合习题中的一些优质作业,提出了“居高临下整体把握,精选课堂作业;夯实基础研究学情,精心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作业”等策略。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策略对优化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一、现状反思  在日常的数学检测后,经常听到教师的抱怨:“这种题目已讲过许多遍了,怎么还是做错?”同时,也感受到学生的无奈:“我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究其原

2、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习惯“以量取胜”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以“题海战术”来取胜,总认为“多做习题”是一个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法宝。这种习惯,导致了许多教师对一些作业不经挑选,拿来就做。为此,我对本校18位数学教师和六年级1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我发现: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所有题目,以及重复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很少有教师会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作业。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固有的惰性,布置作业一刀切;二是社会压力大,部分家长认为数学是“做”7出来的。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课

3、业负担与学业成绩不完全成正比,学业负担轻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好,学业负担重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差。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量的作业,量过多并不是合适的。  2.学生:缺失“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主要是学得太死,不会举一反三。原因之一是知识面太窄,缺乏知识与知识面之间的融会贯通;原因之二是有些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不够到位时就不知所措了;原因之三是师生在作业上片面地追求“量”,而不求“质”,加重了师生负担。因此,在知识上的“举一反三”是可望不可即的。  3.结果:劳而低效  因为作业设计的随意性大

4、且量又多,它成了学生的包袱。而学生因为学业负担重,成绩又不理想,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每天被迫地学习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烦,越来越疲于应付,更是与教师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身心疲惫,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优化策略  1.天:居高临下整体把握,精选数学作业  精选作业是实现作业优化策略的前提。教师在精选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应居高临下,放眼整个学习系统,对作业的来源、内容选择有整体性地把握。  (1)来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7  一份好的数学作业主要来源于课本习题。但在现实世界里,课本作业常常被

5、漠视,被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没有多大价值。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本中的习题: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  根据教材提示,要求学生不计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经历了思维的激烈“斗争”,也选出了每组中得数大的那个算式,似乎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可是,仔细思考,不免又会让人产生这样一个疑惑:这道题的价值是否只在于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选出得数大的算式?应当说促使它存在的理由绝对不只有这些,它更大的价值应是让学生在知道哪个算式的结果大后再进一步思考、讨论:如果将“(45+25)×1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否转化成“45+25×

6、12”?“20+(12+60)÷3”能不能用除法的性质将它转化成“20+12+60÷3”?简便运算“800-432÷(6×9)”时,能否将它转化成“800-432÷6×9”?如果不能,又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简便运算中,如果性质、公式、定律等使用有误,就必然导致运算结果大相径庭。这不仅让学生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挖掘了习题的内涵,超越了教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含量。  (2)立足:源于课本,精心选择  在选择作业时,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本课时的诸要求,做到求实、求精、求活、求能。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

7、,作业本中有这样的三道题:(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7(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3)用一根长14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外面包上铁皮,做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在水桶里装水,可以装水多少毫升?  教师选择了(3)让学生练习。因为(1)和(2)是属于同种类型,套用公式很容易完成。而(3)利用棱长总和这一信息,把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这三个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在一起,符合教材的内容,既利于学生较好地巩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8、  2.地:夯实基础研究学情,精心设计作业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