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

ID:31004691

大小:279.50 KB

页数:116页

时间:2019-01-05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新参赛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章学前教育发展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主讲人:****一、幼儿教育制度(一)家庭幼儿教育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主要有家庭父母承担。教育内容的重心在于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礼记内则.doc第七章学前教育发展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二)古代帝王宫廷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孺子室与宫邸学1、孺子室西周统治者十分注重宫廷婴儿教育。为了把太子和世子教育和培养成为皇室的接班人、继承人,西周统治者于公元前11世纪,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创设了“孺子室”。它是专为周王的太子和各诸侯国的国君的世子而设立的早期教养机构。许慎

2、《说文解字》云:“孺,乳子也,一曰输也。输,尚小也。”《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可以看出,当时的“孺子室”专收太子、世子,其出生后不久送入此室,相当于宫廷内的育婴院。对教养员、保育员的要求清楚,职责分明。教养、保育人员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教师,主要职责是“教以善道”,即教给太子、世子为善的道理;第二种是慈母,主要职责是“审其欲恶”,即了解太子、世子的嗜好,并给予正确的诱导;第三种是保

3、母,主要职责是“安其寝处”,即管理太子、世子的起居饮食,使其安逸、舒适;第四种是奶妈,从“士”的妻子和大夫的妾当中选取,主要职责是给太子、世子喂奶。“教师”、“慈母”、“保母”和“乳母”,被称为“孺子室”的“四贤”。由此,有人认为西周王宫及其各诸侯国宫廷中所设“孺子室”为“婴幼儿教育机构的雏形”。既有“孺子室”这种施教的专门场所,还专设分工明细的三母”(师、慈母、保母)和“四贤”(三母外另设乳母),教养工作循序渐进。另外从《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其施教内容与近现代体、德、智的保

4、教内容暗合。但缺乏近代学前教育的平民性。2、宫邸(邸第)学邓太后名邓绥(81~121年),为汉和帝皇后。邓太后自幼随兄破蒙于家塾,“六岁能史书”。15岁受选人宫,被立为贵人,师事班昭,深研经史,兼通天文历算。22岁被立为皇后。25岁和帝病逝后,临朝摄政,倡扬儒学,发展教育,尤重宫廷贵胄教育。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她创办了宫廷幼教机构——“邸第”。“诏征‥‥‥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亲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邓太后创办“邸第”这个宫廷幼稚教育机构的

5、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矫正时弊,褒扬圣道,使皇室子弟掌握安邦治民之术;二是针对当时皇室子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学无术,“不识臧否”,易招“祸败”的通病,组织皇室子弟“习研术学”,学习真实本领,防止“人亡国倾”。邓太后创办的邸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明确的办学目的,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设置“师保”,挑选优秀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三是严格管理,热情关怀。邓太后“躬亲监试”,“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既严格管理,又“恩爱甚渥”,把严管与“恩爱”结合起来。以上可见,孺子室与宫邸学尽管区别家庭教育,具有教育机构的一般特点

6、。但便显出明显的特权性,一般贵族子弟和广大贫寒的农民子女,被拒之门外,远不具备近代教育机构的“公共性”。(三)古代宫廷的三公制、三母制中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宫廷教育制度的雏形。1、三公制。即师保傅制,专设太师、太保、太傅负责太子的教育工作,由德高望重的男子担任,并分工负责。另设三少辅佐三公。2、三母制。指承担宫廷幼教的师、慈母、保母,原则上从嫔妃中挑选。三母之外另设乳母,统称四贤制。在教导保育太子职责上也各有分工。(四)社会慈幼机构1、宋代慈幼局、举子仓、广惠仓(1)慈幼机构产生的背景宋代溺杀丢弃婴儿现象严重(

7、重男轻女习俗及生活条件困难)。战争造成难民潮,孤儿难童增多,政府设慈幼机构安抚民心。(2)慈幼局慈幼局是严格意义的慈幼机构,真正的公共教养性质的机构,1138年设立于临安,由中央政府拨款,属官方的赈恤措施。1249年临安府专拨官田500亩作为日常办理经费。(3)举子仓其创立与朱熹有关(教材109页),设立于1169年,属赈济机构,赈济贫困多子家庭,即婴幼儿由父母抚养,非收养弃儿之所。(4)广惠仓稍晚于举子仓建立,或专立机构,或招人抚养孤儿难童,类似于慈幼局。2、清代的育婴堂与育婴社慈幼机构的创设始于南宋,元

8、、明两代衰落不振。清代立国后,为笼络汉族民心,同时随着“康乾盛世”的国力增强,故慈幼机构的办理振兴一时。(1)育婴堂育婴堂复设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通典·赈恤》记载:建育婴堂于京师广渠门内,定育婴事宜。凡收育弃孩,其有姓名、年月日时可稽查者,注于册,雇乳妇乳之。有愿收为子孙者,听之。本家有访求认领者,讯与原注册符,令其归宗。育婴堂的复设,由康熙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发起捐输而成。《清朝续文献通考·赈恤》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