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

ID:2484269

大小:12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6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_第1页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_第2页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_第3页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_第4页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晚晴时期学前教育机构、制度2、掌握晚清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3、了解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4、掌握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5、掌握苏区和边区学前教育的经验。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与经验教学难点各个历史时期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小组讨论教学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理论知识〗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一、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制度。中

2、国封建社会,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家庭教育。有组织的学前社会教育,必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以后的产物。欧美学前教育机构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不断出现,19世纪末已有相当发展,正适应了欧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需要。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就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非法开设的工厂;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兴办的工业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适应这三种近代工业的需要,教育上也出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学校,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在

3、华兴办的教会学校,二是洋务派办的洋务学堂,三是民族资产阶级办的新学校。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得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破坏,不少妇女走进工厂,参加近代大工业的生产劳动。特别是民族资本最初投资的缫丝厂、纺织厂里招收了大量的女工。由家庭完全承担的学前教育已不适应这样的社会现实。这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说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社会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大变动,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如龚自珍

4、、魏源、林则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们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代表人物。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冯桂芬、王韬、容闳、薛福成、马建忠、何启、胡礼垣、陈虬、郑观应等为代表人物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不同程度上提出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主张。在教育方面,他们提出学西学、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改良科举制度等主张,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虽变法失败,但其思想

5、影响并未消失,他们对西方儿童教育的介绍,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等主张,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16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关学前教育的主张有:(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维新派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中国要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关键在于教育,把教育作为改变中国的前提,声言:“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们认为,要改变教育落后的状况,必须从抓孩童教育开始,梁启超说:“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充分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认为这是改造国家的基础。(2)

6、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化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在引进西方心理学上起了重要作用。1902年,梁启超著文《教育政策私议》,介绍了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及心理特点。将儿童学程分为4个时期,5岁以下是家庭教育期或为幼稚园期,亦称幼儿期。他还从身体、知、情、意、自观力几项介绍了幼儿期的心理特点。资产阶级维新派介绍西方心理科学是为了告诉人们对儿童应该有次序还要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实施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在批评以

7、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同时,积极介绍欧、美近代新学制。康有为曾建议清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他还专门阐明建立人本院、育婴院等学前教育机构的主张,认为它们也应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莫定舆论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女子与男子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力。梁启超在1897年写的《论女学》一文中,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认为这是“祸天下之道”,阐述了女子受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以后他又作《倡设女子学堂启》等。鸦片战争后,进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改

8、革教育的主张,为清末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二、 蒙养院制度的确定 (一)封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 外国的入侵使得义和团反帝斗争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兴起,清朝统治面临危机。为暂缓社会矛盾,清朝政府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改革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是“新政”的内容之一。1905年8月,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宣告废除。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