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

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

ID:31009683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_第1页
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_第2页
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_第3页
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创设良好语文教学情境的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推广。怎样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95-01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实则就是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之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了收集信息、分析信息

2、、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  1.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新课标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4  1.

3、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如果我们相信学习是学习者建构的结果,认知结构的发展是活动、工具和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

4、相应的就应当为学习者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现在是我们充分地利用电子技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的时候了。  2.创造情境,以情感人  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易于表现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4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

5、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预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举初一上册《背影》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

6、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低沉,使人仿佛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动。  3.激发兴趣课堂教学要有艺术  语文课堂的生命像诗一样,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如作诗那样付出心血去推敲去锤炼。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

7、输入学生头脑中,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习中恹恹欲睡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因而讲说明文,我更注意注入"音乐的活水"。讲《中国石拱桥》以欢快的民歌《小放牛》导入,随着"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嘛依呀海"乐曲流荡,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从而以愉悦、轻松的情绪进入这节课。在学习林嗣环的《口技》一文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洛桑学艺》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洛桑惟妙惟肖的表演,初步体验口技表演的魅力,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8、此时,再来了解古代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学生就会学得饶有兴趣。在学习古诗词时,我更是把吟诵、演唱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诗、词、乐、曲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  4.调动学生情感产生共鸣4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语文教师所探索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