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ID:3101812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_第1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_第2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_第3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_第4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勤思敢问的能力应从小时抓起,从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思想,使学生敢问、提供充沛的学习思考时间让学生质疑、教给“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敢于提问五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学生;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一、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思想,使学生敢问5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对老师既迷信又崇拜,对疑难问题既渴望求解又害怕

2、犯错。思维活动总是被围困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不敢向教师提问,不敢对课本知识发出质疑,这就需要教师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机会。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每个学生都倾注心血,尊重并鼓励每个学生的积极个性,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问。对那些敢于提问,但不完全正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以保持他们勤思敢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对一些需要口头表述的问题,就先请同学们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能激起他们对问题的兴趣,而引起更多的思考。由于学生基础有所差异,有个别学生会提些毫无价值甚至离谱的问题,要保护

3、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励为主,引导为辅,使他们能够在“问”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二、提供充沛的学习思考时间让学生质疑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崔峦先生指出:“要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这是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沛的时间,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提问就不会毫无价值,问题的质量也会提高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加深。然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精打细算,力求精讲多练;同时指导学生课文重点,对课文内容多提几个为什么,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并把非重点的内容放到课余时间去完成,这样就能保证学

4、生有富足的时间,经过专心读书后深入挖掘教材,产生疑问,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问,善问。  三、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学会只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还要他们会问。  (一)由课题“问”  要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例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谁组织移山?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经过是怎样的?成功了吗?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课文,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好处。  (二)抓住关键词“问”5  对文章内容理解透彻,从而发起更有价值的提问。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话:他们把园

5、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学课文时可以问:“作者为什么用到‘凡是’‘统统’‘任意’?这样有什么妙处?”  (三)由课文的难点处“问”  课文中有些内容会用很多修辞,表达就显得含蓄,不那么露骨,不懂就要大胆开口问。这样既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感度,又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潜意识的朦胧到透彻,从而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  (四)由课文看似矛盾处、重复处产生“问”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品一篇文章不仅仅要理解其中内容、思想,还要明了其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知识,更好地运用诸多语言。  四、培养学生问

6、的习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更应该培养学生问的乐趣,要“乐此不疲”随学随问。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种兴趣,乐于去干,这更利于事情办得完美。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本来不愿意做这件事情,你却硬要勉为其难,一个人在这种被迫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一种抵触情绪,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同样,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5兴趣第一。针对小学语文,这时的学生最贪玩,也是好奇心最盛的时候,要想激发成绩较差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入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

7、引发学习热情。  五、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来自于“新”这个字。一个教师的教学形式呆板,老是一成不变的样子,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厌恶,反之,如果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技巧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积极调查、深入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积极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