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ID:31031321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_第1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_第2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_第3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2015届毕业生达到749万。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甚是严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学历”、“经验”等要求以及学生自身择业观的变化等众多原因导致了当前“供需困境”:企业招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

2、压力过大,自卑、抑郁、焦虑等等负面情绪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正常求职就业。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心理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主要面临这样几种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偏执心理、抑郁心理等。下面进行详细的概述:(―)自卑心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中表现出来的自卑心理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不能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就业问题上认为自己是专科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没有就业优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会有用人单位要自己。这种就业过程中的自卑心理通

3、常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错失就业机会。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冷门专业以及在性格上较为内向的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二)焦虑心理除了自卑心理以外,焦虑心理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当中同样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求职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极度希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理想的职业的同时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绝O在这两种情绪的左右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更为凸显。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信心,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这种情绪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焦虑心理是正常的,但是一旦这种情绪过度

4、表现,造成精神上的极度紧张,出现烦躁不安、忧心忡忡、意志消沉甚至是严重失眠,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种焦虑心理应当积极的被干预。(三)偏执心理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偏执心理,例如:对过高择业标准、对专业对口的偏执追求等等。在面对就业当中岀现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时,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将自己择业就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当前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公平,自怨自艾,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就业心理阴影。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整个就业

5、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期望值,甚至宁愿就不了业也不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更有甚者,一味的追求专业对口,不是本专业的工作不考虑。这种偏执心理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必然大大降低。(四)抑郁心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基于“双向选择”就业制度,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面临的竞争更加惨烈。在这种就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更大,在择业与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更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中受到挫折以后不能及时的调整自身心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对就业不抱希望,最终导致抑郁症

6、。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一)注重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在预防毕业生严重心理疾病,杜绝极端案件的工作中,前期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并相应地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交互式预警与干预的组织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还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等内容。要使学生及教职工正视由心理危机诱发的自杀或杀人等突发事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一线政治辅导员的培训,使辅导员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筛查、布控、随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

7、状况及时掌握,及时发现高危个体,对有心理疾病倾向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一旦发现征兆,应充分利用其亲属、同学、朋友、老师、心理咨询员等渠道,实施心理支持和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危机,消除困扰,引导其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正确处理好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二)关注特殊人群,减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上文中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主要面临这样几种心理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偏执心理、抑郁心理等,在特殊人群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一类特殊群体主要包括残疾生、女生、性

8、格内向的学生、农村学生、特困生等等。针对这一类特殊人群,做好实施跟踪,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心理治疗工作对减少其就业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注重早期心理危机干预以外,高职院校应当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变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前的普及教育,全面而系统的对就业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