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ID:46852097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1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2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3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同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这其中有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立位还局限在专科层次的政策原因,有高职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的社会原因,也有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心理原因。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索,总结出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对策。【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心理;探析1.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1.1就业心理的主流对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就业心理的主流是好的,主耍有先就业后择业心理、“凭实力说话”心理、自主创业心理、继续学习心理等。1・2就业心理的偏

2、差有部分高职学生不能适应“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包括:(1)认知心理方面: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害怕吃苦心理。(2)情绪心理方面:焦虑心理、怯懦胆怯心理、抑郁心理。(3)社会心理方面:期望值过高心理、功力主义心理、依赖心理。2.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索2.1社会因素高职院校毕业生年龄一般在22岁左右,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多幻想、好冲动、同时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自我意识强。因此,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一些对人才的肓目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2.2学校因素近年来,部分学校出现了专业设置的滞后

3、性和肓目性、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缺乏改进和创新、毕业牛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等情况,忽视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2.3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大包大揽”,在就业竞争中毕业生往往依靠父母或亲朋的社会关系,“坐、等、靠”思想严重;二是家长“放手不管”,这样家庭中生长的孩子由于来自父母的关心不够,极易自卑或偏激,非常容易诱发孩子产生心理障碍。2.4个人因素部分学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自身知识能力素质不过硬等原因,造成他们毕业求职吋,屡屡碰壁,从而产生不良就业心理。1.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培养的对策3.1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促进就业心理指导工

4、作的开展3.1.1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软件方面:必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里所说的教师队伍,既包括专业课教师,也包括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硕件方面:高校应该引进与专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实验设备,心理咨询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测试软件等硬件设施。3.1.2完善与就业相关的系列教育包括职业牛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3.1.3积极做好毕业生推介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丰富网络招聘活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另一方面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拓宽就业渠道,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实现企

5、业、学校、社会、学生的互利与共赢。3.2全面认识主客体情况,提高综合竞争力3.2.1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口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3.2.2调整就业期望值,客观评价自己毕业纶要顺利就业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口己的就业期望值,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3.2.3付诸行动,提高综合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大一阶段应多了解和专业相关的规定和就业情况;大二阶段就应考虑未来是就业还是深造,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求职技能为主;大三阶段目标应锁定在

6、提高求职技能、收集公司信息上,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并积极了解用人单位信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3・3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做好工作首先,作为父母,应该结合了女实际,不能让孩了一味追求“高薪酬、高职位、高权利”的工作,以便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其次,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就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止确的就业观,缓解心理压力,提供精神支持。3.4发挥行政手段的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就业3.4.1指导招生计划有的高职院校存在盲目提高学生数量而忽视人才市场上供需情况的现象。这将造成学生毕业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从而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

7、力。基于此,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监督指导相关院校出台合理的招生计划,促进学牛:顺利就业。3.4.2完善就业政策近年來,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政策等。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将促进大学&结合自身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为大学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1]李锋•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探析与调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朱莉莉•当前高职生就业心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4)・[3]赵丽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