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ID:31031634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_第1页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_第2页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_第3页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摘要】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亚低温,它可以直接减少脑组织氧代谢,降低颅内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57-0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重型脑外伤患者(GCSKllio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3〜35°Co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C,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差,若低于33°C,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3.1.3呼吸系统

2、监护: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另外中枢镇静、镇痛剂对呼吸中枢也有抑制作用。因此,护理亚低温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病人呼吸频率、模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3.1.4循环系统监护:进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其循环系统功能,其中主要有心电图、血压、脉搏、肢端循环及面色等。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纟甘,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调整药物量并注

3、意保温,必要时停用冬眠亚低温。3.2预防并发症3.2.1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及冻伤,每2h翻身按摩,减轻皮肤受压,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预防深静脉栓塞,及时更换湿床单,保持床单位整齐干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每日2-3次为病员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冻伤,使用冰袋时加用布套,每30min移动1次,仔细观察放置冰袋处的皮肤及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耳廓等处皮肤的循环情况。本组76例病人无因护理不当而发生褥疮及冻伤。3.2.2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性溃疡。由于机体代谢率低,对热量及水份的需要量相应减少,液体输人量每日不超过2000ml,伤后或术后3日内采用静

4、脉输液,根据病人的意识状态及胃肠功能尽早改为流质饮食或鼻饲流质饮食。体温降至34°C时肠蠕动减慢,降至27〜28°C时发生完全性肠麻痹。因此进食后应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保持大便通畅,使用缓泻剂,防止便秘及用力大便引起颅内压突然增高。鼻饲前抽取胃内容物,观察有无胃内出血,并送检有无隐血。可预防性使用制酸剂:如西米替丁,洛赛克等。3.2.3加强呼吸道,泌尿系管理。亚低温期间,病人免疫力下降,易引起呼吸及泌尿系感染。因此注意吸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用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必嗽平作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湿化。常作膀胱冲洗,减少二重感染几率。4小结低温治疗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

5、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亚低温治疗是一项简便、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上28〜35°C轻、中度低温划分为亚低温,随后这一概念被国内同行所广泛引用K2』,亚低温能减轻脑水肿,对脑有保护作用,改善脑血流,减轻血脑屏障破坏,保护脑细胞。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病死率力凡重型颅脑损伤常第2〜5天是脑水肿高峰期,因此,早期予以亚低温治疗,护理尤其重要。做好亚低温护理可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田永明•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60-561[2]江基尧,方乃成,张建平,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前瞻性

6、临床多中心对照研究KH.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3):270-272[1]吕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