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

ID:31033671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5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_第1页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_第2页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_第3页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_第4页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眼中的一堂好语文课  摘要: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迅速成长,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很难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如何评价一堂课对新课改的推进十分重要,对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影响深远。通过听课、磨课、评课,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积累,作者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作了思考:评价一堂语文课如何,不能仅看教师表演得如何,或简单地看课堂气氛怎样,更主要的是看在这堂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

2、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注重有效生成。好课犹如春雨润物,好课让人怡情广识,好课让人受益匪浅。  关键词:语文课培养能力符合实际调动热情注重生成8  为打造精品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学校启动了新一轮课改。因为经常参与磨课评课活动,我发现一些教师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时都陷进了一个误区:主要评价授课教师的表现,如基本功是否扎实、板书是否规范、教材是否吃透、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其实这种评价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为了每一个学

3、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评课者还是开课教师在课堂中都应把学生作为关注焦点。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更在于学生在这堂课上获得了什么,听课前与听课后有什么不同。以下我略述拙见,权当引玉之砖。  一、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意无意地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手忙脚乱地记。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失去了生

4、机与活力,成了一潭死水。学生失去了灵气,教师失去了耐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许多学校和老师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学生机械地记忆老师讲过的东西,死背教科书。一个人到学校来,不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聪明(多么遗憾,许多老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用到记忆上,而应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纵观语文课堂,教师一条一条一句一句地讲解,学生下工夫背诵抄写,就算基础知识暂时可以过关,但能力培养呢?况且没

5、有经过消化的零星知识点,即使背熟了也价值不大。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素质?就是将老师所教的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如果课上纯粹在灌输,那么学生的素质是很难提高的。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下很流行讨论式教学,动辄就“同桌讨论一下吧”8,有必要吗?学生会讨论吗?值得讨论吗?场面固然可观,气氛活跃,甚至赢得好评。但仔细观察,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并不多,讨论没有达到1+1>2的效果。某些学生在浑水摸鱼,这一点在农村

6、学校表现得更突出,虚假的活跃掩盖了真实的思考。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我们就要让他们自己完成,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当然有些问题仅凭个人难以解决,鼓励学生与周围同学商讨,智慧的碰撞会诞生灵感与火花,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前应让学生清楚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步骤和不同分工和希望达到的结果。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不要让部分学生成为看客,导致合作流于形式。如在综合性学习《羊的世界》中,开课老师让一部分学生去农家调查;一部分去市场采访,并带回拍摄的照片;一部分上网查阅资料,弄清羊的种类、生活习性、羊的价值等。在合作

7、中他们动手动脑,学会友好交流、懂得欣赏尊重、共享劳动成果,情感世界得到升华。  2.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老师的知识有限。亚里士多德说:“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在讲《桃花源记》时,有的学生质疑:“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秦朝的服饰和晋朝的有很大出入,桃花源人又没有与外界接触,怎么会是一样的?在讲《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的第四段有错误,书中讲恐龙是古老的两栖动物,但生物书上说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查阅资料,学生指出了课本上的一个错误。这些

8、学生多么有勇气,勤于思考,不迷信权威,有可贵的怀疑精神。这些恰恰是我们缺乏的。8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不是教教材,而要以教材为例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不够,上课回答问题结结巴巴、拖泥带水,甚至答非所问,在实际生活中更显得捉襟见肘。我们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体验,初步形成删选信息、连词成句的能力。如教学《伤仲永》,让学生以“由仲永所想到的”为题,自己确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