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

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

ID:31060676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_第1页
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_第2页
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_第3页
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_第4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九上晋祠说课稿(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晋祠》说课稿海南李美芳【一】、说教材《晋祠》是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文中介绍了晋祠幽雅绚丽的闪光水色,神奇美妙的传说,丰富多彩的文物给人以美的陶冶、感染和享受。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本课运用总一一分的结构顺序,以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用比喻、对偶、排比的修辞方法,介绍说明晋祠的悠久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比喻、对偶、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作用。3.通过对语

2、段中关键词语的分析,了解说明中适用描写的方法及其效果。教学重点:精读重点语段,领悟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修辞方法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彖的特点。【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心理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求知进取的兴奋点和创设问题的刺激点。努力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角度的“交往”,使知识、技能、学法得以广泛交流。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教的过程“引读一一激疑一一点拨一一矫正”和学生学的过程“阅读一一探究一一思辩一一领悟”并致力于阅读感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两点:1•注意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顺序问题。2•注意寻思路

3、,理清文章思路是掌握说明顺序的关键,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一组与课文相应的晋祠图片,在展示中感性材料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查阅字典,字词练习,朗读课文三遍。教学时间:两课时【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枇界上可谓首屈一指。现在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将你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速度。以开火车的方式轮着讲下去。今天,我们学习的

4、《晋祠》一文,它是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出示课题)你能否从题目屮知道晋祠在哪里吗?晋:山西省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动笔圈划.幻灯出示问题:1.文章能够总体揭示晋祠特点的关键语句是?2.具体揭示晋祠各方面特点的重点语句是?(-)解决问题1幻灯岀示: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浑然”是什么意思?(完整不可分割)2•是什么与什么浑然融为一体?3.作者在介绍晋祠时重点介绍历史文物、自然风景。这两个对象中,哪一个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呢?为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这篇文章先用一句话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是总的说明,然后从两个方面来说,

5、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总一一分(三)解决问题21.幻灯出示问题2的答案。2“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假如换成“晋祠的美在山、树、水。”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在山,在树,在水。”运用排比,有加强的语气;可以表示出游览的顺序。4然而,最美的……”是什么与什么比较?为什么说最美是历史文化(历史文物)?5.是不是只有“三绝”代表了晋祠的历史文化?还有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句子“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和“晋祠的美在山、树、水。”的比较,可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总领句巧妙设答,容易沥青文章的条理,学生学起来清晰明了。](四)阅读课文,编写说明提纲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a优美的

6、自然风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它的特征如何?b.悠久的历史文物,作者介绍的哪些?它们的特征如何?分别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板示,其他同学写在笔记本上。2完成的学生对照板示内容,同座讨论异同之处,互相探究,并找出原因。[设计意图:教师的导引明确,有针对性,有目的,学生通过列提纲,可以大略理解课文内容的编排以及说明的顺序,之后让其他同学补上能加深学生印象。]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看法及其理由引导:1.除了“古老苍劲”之外,还有吗?这位同学怎么会忽略这一点呢?什么原因?1.在历史文物屮,作者着力突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三绝”?2.“三绝”绝在什么地方,看看哪些句

7、子体现它的“绝”?同学们读课文,要点抓得很准确。现在请同学们再推敲一下这篇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设计意图:当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仔细阅读,寻找准确答案。依托文本,立足文本,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四、探究作者为了突出晋祠的主体,把“历史文物”放在前面,可是,为什么向读者作具体介绍时,又把自然景物颠倒过来呢?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师引导:1.人们要感受自然风光美比较容易,而要认识晋祠的主体、理解它的内涵比较不容易,作者按照人们对晋祠的欣赏层次由浅入深的认识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