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ID:31105452

大小:53.1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6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萧嘉敏【摘要】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加上幼儿期的孩子,认知水平低,判断辨别能力差,当遇到什么困难或受到同伴侵犯和发现同伴的违纪行为时,就本能的告诉老师,他们懵懂的判断需要得到老师的印证。本文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老师如何面对幼儿告状行为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教师对策    告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而矛盾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具有权威的第三者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

2、儿在自己认为收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幼儿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助行为,他的目的是想借助教师的权威来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如:“老师他打我”,“老师他在玩水”等。第8页共8页现在的幼儿特别是小班或中班的幼儿随着道德观的萌芽,受年龄阶段思维特征的影响,4~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此年龄段的幼儿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平时同伴之间

3、发生的摩擦,因认知发展的局限性,让他们不会用好好协商、互相帮助、好好说话等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告状行为普遍存在,而且经常发生。幼儿的模仿性很强,当幼儿出现了告状行为时,其他幼儿也会随之发生,发现一点小事就跟教师告状。大班幼儿随着心理的发展与成熟,道德观的发展与稳定,幼儿自身的独立,这种告状行为相对与小中班出现的少一些。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类型及存在问题(一)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类型1、陈述性心理告状如在课间期间,老师叫小朋友们排队上厕所,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去上厕所,上完厕所就洗手出去,但小鹏小朋友却在玩水,

4、这时小雨小朋友急忙对老师说:“老师,小鹏在玩水,弄得地板都湿了。”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小雨小朋友看到其他小朋友违法了规则或老师所规定的,她们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于是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给予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观不断发展,他们能用一些道德标准来衡量同伴的行为。2、试探性心理告状    第8页共8页幼儿爱告状受老师评价标准的影响。许多幼儿非常聪明,会用试探心理来了解老师对此事的看法,然后他们再根据老师的态度来采取行动。如果你对他的告状是无所谓的,不理睬的,那他就可能放心地大胆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反之,如果老师阻止那些被告状的幼儿,那么自

5、己就不去参与,当然自己也就不会受到批评了。 3、寻助性心理告状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宝,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准备好了。养成了幼儿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任性、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胆小害羞等不良行为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集体生活能力,当遇到什么问题时就想到找老师解决,让老师给自己做主,它是幼儿保护自我不受侵犯的一种最便捷和有效的手段。 4、报复性心理告状   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不强,平时往往会因为幼儿之间一点点小事而不喜欢对方,为此,在活动中就会特别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当看到对方做出违背老师要求的事时,就会马上向老师

6、告状。但这只是极少数的,这时家长和老师就要进行严肃批评,让幼儿懂得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相互宽容的良好品质。 5、求赏性心理告状第8页共8页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老师要求小朋友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玩具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但小灵起身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跑到其他小朋友座位上去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小雨看到后立刻对老师说:“小灵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我没有。”这是一种求赏性告状行为,一般出现在处于班级中游的小朋友,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算太突出,但他们遵守纪律,很少做“违规”的事,这些小朋友借助告状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优点:我是一个好

7、孩子,想以此获得老师的重视和赞扬,期待获得老师的肯定。(二)幼儿不当告状行为存在的问题在幼教老师一日工作中,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这令老师应接不暇,又忙又累。幼儿告状行为看起来事小,但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不管幼儿告状的性质或动机如何,告状的内容是什么,幼儿经常性告状会影响班级常规工作的开展,还会导致幼儿与幼儿之间关系的紧张,也使他们养成了事事依赖他人,动不动就用告状来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1、不利于幼儿之

8、间的合作幼儿语言的交流和同伴间的合作,是幼儿生存的一种工具。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独自游戏进行的,他们很少和同伴交流,直到中班就会出现合作的行为。但幼儿出现告状行为时,被告状的人就会很少跟告状者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