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

ID:43904699

大小:27.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_第1页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_第2页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_第3页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_第4页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告状行为及其教育对策摘要:幼儿告状行为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行为。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思维,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30-011幼儿告状行为的内涵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

2、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2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幼儿告状行为可以分为有意义告状和无意义告状两种类型。有意义告状即幼儿自身情感或身体受到伤害时,向成人发出的告状行为。无意义告状即幼儿自身情感或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出于为了吸引成人关注或确认规则等因素所进行的告状行为2V求助型”告状求助型告状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所占比例很大。同伴冲突时常发生,多以争抢玩具为目的和攻击他人为目。例如,班里的芳芳很少主动说话。但她经常走到教师跟前“告状”:老师,军军总是抢我的橡皮泥”,芳芳的这种

3、告状行为是典型的“求助型告状”,希望获得老师的帮助,阻止石头的破坏行为,但芳芳并不希望老师惩罚石头2.2"求赏型”告状求赏型告状源于幼儿常见的求赏心理。其中绝大部分幼儿是希望教师注意到自身的表现而发出的告状行为。譬如,米泽经常向教师告状:“老师,你看美美发勺子时又讲话了,我就从来不讲。”该告状行为并非为了要阻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了处罚对方,而是为了向教师寻求奖赏2.3“求罚型”告状这是幼儿希望处罚别人,宣泄自身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晨间活动时,丽丽对彬彬通过向老师告状来索要积木的事情仍然很

4、生气。所以丽丽跑到教师面前说「老师,彬彬今天的值日生做的一点都不好。”案例中的丽丽是为了报复彬彬索要他的积木而产生的告状行为2.4“试探型”告状这是幼儿为了试探教师的立场而发生的告状行为。有时幼儿并未和某人发生争执冲突,却告某人的状,其目的是想摸索一下教师对这一行为的立场2.2“陈述型”告状这类陈述型告状并非为了让教师处罚对方,也不是为了寻求帮忙,也不是为了博得老师的关心,仅仅是希望教师可以意识到或者明了对方的行为。此时幼儿正处于价值困境中,只是为了辨别是非3分析幼□焊孀葱形□的原因3.1内部原因

5、内部原因是与幼儿自身有关的,包括幼儿的外貌、性格、气质类型和幼儿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求助”和球赏”两种类型是幼儿告状的主要行为类型。幼儿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1)认知范围小,人际交往能力薄弱;(2)处于“道德实在论”阶段的幼儿来说,总希望自己做个成人眼里的乖孩子,希望权威人物可以认可自己。幼儿之间的种种矛盾在成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在幼儿看来却是无法承受的压力和委屈。所以当幼儿遭遇不公、困难、委屈等时,幼儿只能求助于成人3.2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含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的要素:(1)家庭方面:观察研

6、究发现,处于放任型和溺爱型家庭教育的幼儿较之处于民主型家庭教育的幼儿拥有更多的告状行为。(2)幼儿园方面:幼儿园中的第一影响要素便是教师。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有趣、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等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告状行为4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对策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教师。幼儿的告状行为并不是偶然出现,而是与幼儿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有关4.1区分幼儿告状类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幼儿告状时,老师要务必弄清幼儿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像打骂、争抢玩具等纷争,老师不

7、妨在幼儿两边之间进行调和来处理纷争对“求助型”告状,尤其是恃强凌弱的纷争,教师必须对欺辱弱者的幼儿发出严厉的警告和批评,明确指出并强烈要求其改正错误,但对于受欺辱者则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抚慰和行动上的庇护在碰到幼儿试探性告状行为时,教师则应当明确回答幼儿试探的问题,明明白白的讲明自身立场,赞许还是否决在处理“陈述型”告状,老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有意义告状,教师必须先查清再进行处理,对照实报告情况的幼儿要给予褒奖、赞赏。对于无意义告状,教师也不能对告状幼儿置之不理,更加不能责怪该幼儿多管闲事。而是

8、应迅速阐明规则,着重培养幼儿的道德责任感,给予幼儿恰当的解释关于“求罚型”告状,绝对不可以鼓励,教师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被告状的幼儿。否则会造成幼儿为了报复他人而恶意告状,而应该鼓励幼儿之间团结友爱4.2拒绝“推销”,培养自控幼儿对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就知道要遵守该规则,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做不到。如上课注意听讲,下楼时不可推挤,不争抢玩具等等。老师即使对违规的幼儿采取说理教育、言语批评,甚至惩罚等手段都没有良好效果教师应培养幼儿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