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ID:31133893

大小: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6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_第1页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_第2页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_第3页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_第4页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案例描述】?学习了连续两问应用题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商店里有185个书包,卖出一些后,还剩107个,卖出多少个?又运进书包249个,现在有多少个?”批改时发现有许多学生写成:185-107=78(个),78+249=327(个)。显然,他们是受了连续两问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影响。而受这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解题时的不良的思维习惯与模仿、记忆式学习方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师:(先把题目与错误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认真地读题,想一想这样的解法对吗?如果错了,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起初,有的学生不以为然,他们

2、还没有意识到解法是错误的。可经几个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地嚷着“错T!错了!”就使得他们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生:老师,我们把第一个问题求出的78个当成剩下的书包了。?(显然,这位学生属于“上当者”。)?生:老师,我们是受了今天学的连续两问应用题的影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当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了不起,这位学生一语中的,其他学生听了频频点头。)?师:这道题与连续两问应用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赶紧抓住机会,让学生区别连续两问应用题与一般两问应用题之间的不同,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生:这道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一样,都有两个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如果

3、没有解答完第一个问题照样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生:这道应用题的两个问题之间没有联系,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两个问题是有联系的,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师:对呀,连续两问应用题中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将求得的结果作为条件再解决第二个问题,两个问题的解答是有先后顺序的。?(看来,学生明确了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间的关系。我并没有因此满足,准备趁热打铁……)?师:这道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生: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弄清楚。?(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苦口婆心的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可收效甚微,而经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体会,想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生:不能因为课上

4、教了什么,做作业时就不动脑筋地照课上学的去做。?(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体验到了,这令我欣喜无比。)?9■【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解题发生错误后,教师没有包办分析错题,而是在留足充裕讨论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活动中;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与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我是这样做的:1.引导反思知识获取的过程,领悟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5、,我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可是,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马上进入练习阶段,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其实,知识的得岀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反思是采取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则更有意义。因为后者能为学生积累诸多的学习方法,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如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应引发学生回忆:刚才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推导出的)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当以后碰到一个新图形时,可以想办法将它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解决)可见,反思后,学生易于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对

6、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2•引导反思错误造成的原因,纠正不良的解题习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很多错误,并非是方法不得当,或是知识没掌握,而是因为某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如计算时把数字抄错,计算小数乘法时忘在积上点上小数点,解应用题时断章取义等。这些错误,即使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叮嘱,往往还是照错不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本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认识不足,他们在思想上未引起“警觉”的缘故。为改观上述状况,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的错例,然后分析引起错误的原因,并研究避免错误的对策。这样做,学生本人对自己易错的地方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他们在练习时就会自觉地加以注意,从而

7、大大减少许多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3,引导反思实验失败的缘由,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经常会安排一些实验。如:在圆周长的教学中,关于圆周率的得出,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分别测出若干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再引导分析比值,得出是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些仅仅是教师理想化的设想。而在测量时,由于种种情况,学生算出的比值与圆周率会出现很大的误差。笔者曾做过几次统计,计算出比值在〜之间的往往不足50%。而教师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