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ID:3127376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_第1页
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_第2页
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_第3页
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语文新课标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教师的感悟,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工作,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因为学生的感悟,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成为快乐学习的乐园。感悟让教师更加努力,也让学生信心百倍。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呢?  一、教师自悟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前提  要引导学生感悟,教师必须自悟。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体现了作者独特性的思想和情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直觉能力、

2、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认真研读课文,又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呢?  1.自悟于课堂的导入4  旨在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转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和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而感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悟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教师而言,感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沉闷、毫无激情的教师,

3、他的课堂必定是枯燥而无味的。激情源于感悟,开发感悟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而教材的感悟因素往往源于课堂的导入。如学习林海音的《窃读记》时,课前引导学生体会站着读书的感受,学生会把自己融入当时的情景之中,对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并以此生发出更具开放性的理解。  2.自悟于文本的重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文章的不同特点,采用插图、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努力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从而达到“动情”“感知”“晓理”的目的。  3

4、.自悟于课后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实践中成熟的。那么,教师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这都有助于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二、构建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1.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4  课堂上,我们应激发每个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一节40分钟的课要给学生20分钟以上的时间去读读、想想、画画、说说、写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把学

5、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练习的作业分开布置,避免虚化了读书思考。在教学时,碰到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我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以读引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景之中,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如在学习《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张家界的山的独特美,我对学生提出:谁能把张家界的山的独特美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朗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深悟其蕴,再适当点拨,读出赞叹的语气,并边读边想象,使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脑海中浮现。最后再引导学生美滋滋地读出课文的“味儿”来。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图景是任何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2.让

6、学生在表演中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课文的内容解决感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接着让学生给智慧女儿和三个小伙子编台词和设计动作,这是感悟课文的进一步加深。编台词后,学生自主交流,找合作伙伴练习,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学生对课文读得认真,对语言感悟深刻,因而表演得有声有色。通过自己的表演,学生明白了幸福的含义,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这种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的形式,不是为了换花样求热闹,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让学生在议论中感悟

7、  “阅读教学既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读后不难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遣词造句的美妙,我提出要求:读完课文后,说说你觉得好的语句,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学生朗读课文后,都纷纷举手发言。学生A: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句子是“4春天,树木抽出新芽……”因为这句话中的“抽”字用得很好。此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疑问:“抽”字能否改成“长”字或“发”字?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我对学

8、生的评议作出充分的肯定后,引导他们认识到“抽”字的妙处。我还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写法、文章的布局谋篇,甚至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领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经常这样引导感悟,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就会在阅读中逐步提高,习作也会越写越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小关镇龙门小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