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ID:31136107

大小: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6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_第1页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_第2页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自我意识与精神危机分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丁玲是个具有独立自我意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特别是“五四”时期,兴起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女性自我意识大觉醒。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冰心、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等为代表的“五四”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均对女性的婚恋、自由和平等表现岀极大热情,塑造了多种新式女性形象。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她早期的作品,如《梦珂》、《阿毛姑娘》、《莎菲女士的□记》等,表达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Z后所产生的精神危机。丁玲的作品表达了一种超前的女性主义观。前辈学者对小说中

2、的进步女性观的研究,大致从以下几个方向切入:一,对作者丁玲生平际遇及其思想渊源进行探究,从而推导出丁玲早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进步女性观,不是虚幻的产物,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依据。如茅盾在《女作家丁玲》所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显示的作家丁玲女士是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求。追求精神和肉体相统一的爱情。弄清当时思想潮流的趋势及其基木特征,弄清丁玲对于这一潮流的真止态度,她表达的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独特的女性观,以及她以何种方式与之发生关系,对于丁玲早期作品的研究,意义重大。丁玲的早期作品以女性心

3、理独白为主要叙述方式,以女人的身份写女人,细腻、委婉,却不乏热情。就像丁玲在《丁玲文集》中说:“因为我自己是女人,对于女人的弱点,比较明了一点。”丁玲善于心理描写,表现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与她木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关。她从小寄人篱下但由于母亲的勤奋与努力,她基本衣食无忧,不用为生活发愁,四处求学也丰富了她的人生历练。这一切造就了丁玲的个性特征:一方而是独立与自我、自主;另一方面则是躁动与茫然、孤独。丁玲自己总结道:“我那时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的反叛情绪,……走入孤独的愤葱、挣扎和痛苦。……我精神上痛苦极了。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我写小说

4、了。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的灵魂的倔强挣扎。”丁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形成。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才表现在后来的创作中。二,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梦珂、莎菲、阿毛她们与外在社会秩序有着强烈不协调,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了它的脆弱与渺小。对于这一代女性而言,婚姻不能建构爱情也不能保存爱情。比如,孟悦、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一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屮认为生活的失意,使女性的个人心理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孤独感“意味着他与外界的联系被割断,使自己的能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不能得到他

5、人的帮助”,同时也“意味着他无力把握这个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关的人和事”。“”因此,女主角纷纷以逃避或自杀的态度面对失败的结局。张永泉在《个性主义的悲剧一解读丁玲》屮提到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她们最后的悲剧命运,深切地体现了丁玲对女性自我选择的怀疑,对个人解放道路的茫然。她们自我的内在秩序已经被击破,新的秩序却没有建构起来。三,“五四”启蒙失败很多作家逐步受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想的影响,最终在二十年代末集体思想转型,与太阳社、创造社结成同盟,加入左联。与此不同的是,丁玲并不是“五四”文学的启蒙者。她是启蒙的对象,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启蒙的失败。作为作家,她并没有社会功利性目

6、的,她的创作只是出于纯文学的追求。因此,丁玲的转型实质与同时期知名作家的思想转型不同,她滞后的转型也更加明显、更加突出。程光炜、孔庆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着对这一现象的阐述。丁玲的作品中全然没有冰心作品中对于母爱和自然的颂赞,与同时代的女作家的视角、立场和观点有所不同。如盛英在《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丁玲从女性形象入手,概括了各类女性的特征,并指明了几种不同类型女性描写之间的继承与超越。四,莎菲女士们痛恨灰色、庸俗的生活,憎恨虚伪、矫情的人生,渴望真诚无私的心灵契合,而这在H常的世俗生活中却难实现。将之投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探究女性终究无法逃脱男权社会价值体系下

7、的被毁灭的命运。宋剑华在《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中有对这一观点的论述。五,从丁玲早期作品中精彩的女性形象为起点,考量和观照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社会生存意义与时代特征及今后前进方向。如郑必俊、陶洁主编的《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便是从这一角度关注中国女性,来探讨对中国女性命运的进程。当然以上的分类,只是一种大致的分类,无法完全覆盖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的每个领域。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们觉醒后的迷惘。既有女性自我的觉醒,也有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与反思。明确提岀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